保险生态圈
搜索文档
“大厂”逐鹿保险业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行业进入动态 - 小米间接持股的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开业 [1][2] - 京东正式进军香港保险市场 [1] - 比亚迪、蚂蚁、腾讯、蔚来、理想等公司此前均已通过控股或参股直保公司、成立保险中介机构、开设保险代理平台等方式涉足保险业 [1] 战略意图与核心诉求 - 互联网大厂、汽车大厂布局保险业务的最核心诉求是实现流量变现、资源变现、赋能主业 [3] - 旨在构建商业生态闭环,挖掘自身数据价值以开拓新利润增长点,并反哺其核心业务 [3] - 对于车企而言,保险是连接“销售—售后—服务”的关键一环,能将服务贯穿车辆全生命周期,增强客户忠诚度和品牌黏性 [3] - 互联网大厂希望通过保险这类高频或强需求的金融服务,丰富其生态内的服务矩阵,是盘活存量用户、开发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选择之一 [3] 主要进入模式 - 控股或参股直保公司,例如小米间接持股法巴天星保险,京东合资成立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 [4] - 成立保险中介机构,例如蔚来、小鹏、理想分别拥有保险经纪或保险代理公司 [4] - 搭建保险代理平台,例如蚂蚁推出蚂蚁保,腾讯推出腾讯微保 [4] - 控股或参股直保公司控制力最强但面临牌照资金等挑战,成立中介机构最灵活但协同效应较浅,搭建代理平台能发挥流量优势但易同质化竞争 [4] 业务运营特点与挑战 - 财产险公司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保险主业承保盈利和通过投资获取收益,实现承保盈利是长期稳健运行的根本 [5] - 保险公司盈利周期较长,与“大厂”习惯的快速验证、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打法存在矛盾 [6] - “大厂”旗下保险公司多为中小公司,面临经营业绩压力大、同质化竞争加剧、多元市场拓展难等问题 [6] - 比亚迪保险超九成保费来自车险且以比亚迪汽车车险为主,京东安联保费收入中退货运费险占比较大,业务模式对股东方依赖较大 [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实现从“渠道叠加”到“场景融合”的深度赋能,将保险服务无缝嵌入用户具体生活场景 [7] - 利用自身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反向赋能保险产品创新与精准定价,开发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7] - 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成功的合资须超越“资源嫁接”走向“基因融合”,协同外方股东的风控管理经验与中资股东的本土市场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