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

搜索文档
AI教育圳行动沙龙聚焦福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先锋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19:43
AI教育在深圳福田区的实践 - 深圳市福田区作为AI教育"先锋阵地",已从硬件普及走向深水区探索,其"二十五条举措"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转发,形成全国瞩目的"福田经验"[3][5] - 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联合福田区中小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发AI科普课程,实现基础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无缝衔接,并开设"AI+本学科"双学位培养复合型师资[7] - 福田区通过集团化办学破解资源配置难题,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以"创感教育"重构管理、关系和空间生态,实现师生与智能体协同互动[9] AI教育的创新模式与案例 -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构建"用中学、创中学"实践体系,在腾讯赋能下将AI融入五育全过程,形成可复制的"明德模式"[9] - 梅山小学采用"学研融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智能白板,体育教育建立虚实结合成长档案,实现数字驱动的过程性评价[11] - 荔园教育集团教师利用AI生成科幻素材、制作课程短视频,通过人机对话和数字人自述激发学生多维文本体验[12] AI与信息化教育的本质差异 - AI教育并非信息化教育的"简单贴牌",其核心差异在于:信息化教育是流程数字化再造,而AI教育是人机协同的生态重构[15][17] - 信息化教育侧重师生二元关系,AI教育构建老师、学生、AI的三元联动关系,如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提出的"培养最会驾驭AI的学生"[18] - AI从"智"的层面解放重复劳动,助力高阶思考,而信息技术仅解决"能"的层面问题,两者存在"技"与"艺"的静态与动态差异[18] 技术赋能与教育生态重构 - 数字人"小荔"通过全息投影和自研大语言模型实现语音互动,现场参与研讨并主动响应关键词,展现AI在教育场景中的交互潜力[14] - AI教育终极目标是培养驾驭科技的创造者,教师需从技术应用者进化为人机协作引导者,实现从"自动"到"智动"的学习跃变[14][17] - 技术应用需坚持"人本原则",警惕AI异化为黑板替代品、数据遮蔽育人本质、算法取代教育判断,强调"人机双螺旋"教研和"虚实共生"课程融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