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良转让
搜索文档
信用卡债权腾挪背后
北京商报· 2025-10-26 23:50
银行加速信用卡不良债权转让 - 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密集发布公告,通过与合作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或在银登中心平台挂牌,加速批量转让信用卡债权 [1] - 参与银行包括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等,合作的地方AMC有昆朋资产管理、北京资产管理等 [1][2] - 银行此举旨在应对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和资本占用压力,同时优化信贷结构 [1] 具体转让案例与方式 - 平安银行在10月连续发布四批债权转让公告,将债权转让给昆朋资产管理等机构,并按规定报送债权转让信息 [2] -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于7月与北京资产管理完成债权交割,宁波银行8月与海南新创建资产管理合作,华夏银行6月将部分债权转让给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3] - 转让后,债务人的还款义务转向债权受让方,银行同步提供新的还款渠道 [3] 转让规模与市场数据 -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一次挂出7期转让项目,其中一期涉及20516户借款人,未偿本息总额6.53亿元,挂牌起始价4337.98万元 [5] - 平安银行第60期转让项目资产包未偿本息1.45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043天 [5] -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一项目未偿本息2695万元,挂牌起始价331万元,折扣低至1.2折 [5] - 今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激增7.6倍,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规模51.9亿元,占比14% [6][7] 银行转让的动因与效益 - 批量转让可快速压降银行不良资产规模、释放被占用资本,满足监管要求 [4] - 此举能改善银行不良贷款率,提升资本充足率,并将释放的资源重新配置到优质客群及新业务中 [7] - 相比传统催收,批量转让效率高且合规,能快速将表内不良资产出表,减少核心一级资本占用 [7] 行业不良现状与压力 -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11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626.9亿元,较年初增长58.85亿元,其中6家银行余额同比上升 [8] - 12家披露银行中,仅3家不良率改善,8家银行不良率上升,增幅在0.05至0.63个百分点 [8] - 不良风险源于早期粗放发卡模式对客户资质审核不足,以及经济调整下部分群体偿付能力承压 [8] 差异化处置策略 - 大型银行因资金实力雄厚,可优先选择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实现资金回笼 [9] - 中小银行受限于能力,更适合通过批量转让或收益权转让方式快速出清不良 [9] - 大型银行可借助大数据、AI技术搭建风险预测模型和智能催收系统,中小银行可聚焦与地方AMC的本地化合作 [9] 长期风险管控方向 - 银行需从源头减少不良生成,重构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强化授信模型、技术赋能和客户教育 [10] - 具体措施包括引入多维度数据动态调整额度、应用技术实现资产穿透管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监测异常交易 [10] - 通过提升客户金融素养,降低盲目透支行为的发生率 [10]
银行“甩包袱”、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信用卡债权“腾挪”背后
北京商报· 2025-10-26 22:26
信用卡债权"腾挪"大戏持续上演。10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密集发布公告,通 过与昆朋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朋资产管理")、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资产管理")等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 AMC")合作,或在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平台挂牌,加速批量转让信用卡债权,行业风险出清动作升温。分析人士称,银行"甩包袱"背后,既是应对信用 卡不良贷款余额增长、资本占用压力的短期选择,也是剥离高风险资产、优化信贷结构的长期布局。 以平安银行为例,10月,该行连续发布四批信用卡债权转让公告,明确将对应清单所列债务人享有的全部债权,依法转让给昆朋资产管理、天津滨海正信资 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公告着重强调,自转让生效之日起,相关债务人需向债权资产买受方履行还款义务,同时平安银行 也会按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本次债权转让信息。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1月至10月,平安银行已多次披露信用卡债权转让信息,与北京市国 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地方AMC公司合作批量转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