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国企招商骗局

搜索文档
动辄百亿大单,地方政府哪能屡上“假国企”的当
新京报· 2025-08-23 18:45
假冒国企事件概况 - 涉嫌假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的机构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但旗下公司仍于今年1月与湖北随州签署158亿元投资项目 [1][3] - 该项目承诺年营收超300亿元 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8天 被当地称为"随州速度" [3][4] 假冒企业操作手法 - 通过炮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名称设立一级控股平台 再通过全资子公司直接投资地方政府项目 [3] - 采用层层嵌套架构规避股权穿透核查 旗下投资平台直接对外投资公司达10家 间接参股企业达405家 分布全国多个省份 [3][5] 地方政府招商问题 - 百亿级项目快速签约压缩尽职调查、资质核验及可行性评估程序 给假冒国企可乘之机 [4] - 地方政府存在追求大项目和产业风口的政绩冲动 易被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新兴产业项目吸引 [4][5] 行业影响与应对措施 - 假冒国企事件耗费土地资源和财政资金 透支政府公信力 需启动全国系统查询清理 [5][6] - 需建立穿透式核查流程追溯股权源头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 从登记端完善制度设计 [5][6]
动辄百亿大单,地方政府哪能屡上“假国企”的当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8-23 16:08
核心事件 - 一家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的机构因涉嫌假冒被立案调查 其旗下公司曾于今年1月与湖北随州签署158亿元投资项目 承诺年营收超300亿元 [2] - 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表示已关注此事并正在核实情况 [2] 操作手法分析 - 涉事企业通过炮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中心"名头设立一级控股平台 再通过全资子公司直接投资地方政府项目 [2] - 采用层层嵌套的股权架构 若不进行彻底股权穿透和源头核查极易被"国企背景"表象迷惑 [3] 地方政府招商过程 - 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28天 被当地标榜为重大项目落地的"随州速度" [3] - 百亿级项目快速签约压缩了尽职调查、资质核验和可行性评估等必要程序 [3] 虚假项目特征 - 项目规模通常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 多属于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领域 [3] - 精准迎合地方政府追求大项目和产业风口的政绩冲动 [3] 潜在影响与应对 - 涉事"假国企"旗下投资平台直接对外投资公司达10家 间接参股企业达405家 分布全国多个省份 [4] - 需要建立穿透式核查流程 追溯股权源头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 [4] - 应从登记端完善制度设计 防止类似"李鬼"公司注册成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