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市场驱动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PPT分享 | 2025年储能政策半年观察
政策发布与宏观导向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累计发布储能政策约2740项,上半年新增323项,广东、浙江、山东等地政策发布最集中[2][15] - 国家层面构建"1+6"电力市场体系,包括《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及6项配套规则,明确储能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4][23]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要求,推动储能需求从行政强配转向市场化驱动,短期导致独立储能收益下降40%-60%[4][21][49] 电力市场建设进展 - 现货市场建设加速:蒙西、湖北等7省转入正式运行,南方区域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12省开展现货试运行[5][22][46] - 辅助服务市场调整:5大区域及3个省级市场更新细则,调峰补偿价格普遍下调(广西降幅65%),调频转向单一制补偿[5][43][47] - 容量补偿机制突破:甘肃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容量电价征求意见稿,补偿标准330元/千瓦/年,内蒙古明确0.35元/千瓦时补偿标准[49][50] 产业支持与安全监管 - 新型储能制造业目标:到2027年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27][28] - 安全监管强化:五部门联合印发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通知,要求项目备案明确监管主体,实施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31][32] - 补贴政策持续:20余省市发布200余项储能补贴,2025上半年新增19项,类型涵盖放电补贴、投资补贴等[6][56] 国际形势与市场影响 - 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美国《通胀削减法案》FEOC条款限制中资企业税收抵免,欧盟《电池法》提升技术准入门槛[33] - 峰谷价差变化:2025年1-7月电网代购电平均峰谷价差同比下降9.1%至0.618元/kWh,广东、海南、湖南价差居前[53][54] - 分时电价调整:7省正式更新政策,午间时段普遍调整为平段/谷段(新疆八师达7小时),时段划分更精细化[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