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亨利贞
icon
搜索文档
季度讲堂四月杭州开讲:真理不在身外,而在我们心中
吴晓波频道· 2025-02-26 23:43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917年,李大钊在《甲寅》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痛陈生活与社会之浮躁: 盖今世之生活,泰半倚于过度。衣食之享用过度也,戚友之酬应过度也,物质之销耗过度也,精 神之劳役过度也。 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李大钊说: "除道义外,一切事物皆嫌过多。"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道义"这个词,出自《易经·系辞上》,原句为"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是孔子对《易经》哲学观的深刻阐 述。 孔子将"成性存存"视为"道义之门"的入口,大意是只有成全和保护万物的本性,才能打开通往道德和正义的 大门。 由此便不难理解,李大钊所谓的"道义",其实是在呼唤一种"向内求"的生活哲学。 外界越是浮躁,我们越应该回归本源,把心安好。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经营者的哲学和公司的业绩是并行的关系,如果想要拓展经营,首先必须要提高经营 者自身的心性。" 不如听"禅"去: 以内心不变应世间万变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所面临的波动、变化和冲突是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成为一种生活 常态。如果着眼于外界,我们似乎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