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雪崩

搜索文档
厦门大学,Nature论文+1
生物世界· 2025-06-23 07:19
光子雪崩技术研究突破 - 光子雪崩是镧系掺杂材料中独特的光学非线性现象 其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呈现陡峭幂律关系 微弱扰动即可引发显著发光突变 在超分辨成像 光学传感和多物理场探测等领域潜力巨大 [2] - 此前开发的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材料非线性系数已超过60 但进一步提升面临挑战 [3] - 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 通过亚晶格重构和雪崩网络扩展 将光子雪崩非线性响应提升至500阶以上 刷新性能纪录 [4] 技术创新细节 - 研究团队搭建高性能测试平台 采用高度集成自动化架构 包含精密激光功率控制 三维压电位移台定位 高时间精度荧光信号采集等模块 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5] - 基质材料中镥取代导致局域晶体场畸变 强化交叉弛豫作用 显著增强光学非线性效应 [5] - 实现单光束扫描显微镜亚衍射极限成像 横向分辨率达33纳米(激发波长1/32) 轴向分辨率达80纳米(激发波长1/13) [5] 应用前景 - 该技术突破为超分辨显微成像 超高灵敏度传感 集成光学开关及红外量子计数等前沿应用开辟新路径 [4][6] - 研究发现光子雪崩纳米晶体存在区域异质性 不同位点展现差异化雪崩响应 结合极端光学非线性 可用常规设备实现纳米发射体超分辨可视化观测 [5]
新研究有望突破传统探针尺寸对分辨率的限制
环球网资讯· 2025-06-20 11:37
研究突破 - 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1] - 研究团队搭建了高性能测试平台,采用高度集成自动化架构,实现对非线性光学响应的高效可靠采集与分析[1] - 通过调控纳米晶内部晶格结构,研究人员在雪崩离子网络中诱导出晶体场畸变,显著提升离子间交叉弛豫速率[1] 技术参数 - 实现了超过500阶的光学非线性响应,刷新了光子雪崩材料性能纪录[1] - 27纳米颗粒的光学非线性提升至156,雪崩响应时间缩短至8.5毫秒,为传统核壳结构纳米晶的近1/70[2] - 在单束连续波激光扫描成像系统中实现横向33纳米、轴向80纳米的空间分辨率,成像信噪比大于20,定位精度达0.36纳米[2] 应用前景 - 光子雪崩在低成本超分辨成像、超灵敏光学传感和多物理场探测等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1] - 在直径为176纳米的光子雪崩纳米盘中实现超过500阶光学非线性响应,首次揭示激光扫描过程中单个纳米粒子内部的区域响应差异[2] - 实现"成像尺寸小于物理尺寸",有望突破传统探针尺寸对分辨率的限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