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伙伴关系
搜索文档
《上海宣言》确立四大行动——中国引领,共创工程科技绿色未来
科技日报· 2025-10-20 17:22
"未来,中国工程院将特别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需求,推动工程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同时,继续 大力推进工程师资格、工程教育、工程技术标准国际互认,推动创新要素全球流动。"10月12日至17 日,中国科协"开放合作月"期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上表 示。 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以及如何为女性工程师和青年工程师赋能,也成为此次大会热议的问 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工程报告显示,虽然全球对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许多国家的青年对 学习工程、从事工程职业的兴趣正在减弱,甚至多个国家出现"逃离工科"现象,女性青年工程师比例也 较小。非洲缺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技术获取困难等问题也被与会者提及。 面向未来,合作共享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词。 伯内特在会场上主动寻求与中国在新材料、稀土、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对英国来说,必须与中国合 作,中国也应成为我们坚定的合作伙伴。"他说。 会议期间,非洲工程组织联合会与中国科协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推动工程领域深度合作。世界工程组 织联合会前任主席龚克正在推进非洲工程能力建设项目,致力于利用全球工程科技经验为非洲工程科技 发展助力。 会上,来 ...
建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访谈录)
人民网· 2025-09-22 06: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国际关系研究既属于理论研究范 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也关涉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建构与两个大局相匹配的中国自主的国际关系知识 体系,为理解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提供中国自己的理论框架?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如何 把实践命题深化为理论课题,进而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围绕这些问题, 《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 究院院长郑永年进行交流。 中国和西方的国际关系经验不同,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其一,在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时,需要避免以西方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中国经验。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经 验,被有些人拿来当作验证西方概念和理论的案例,看似有学术创新,实际上是"西方概念、中国材 料""西方命题、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