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温

搜索文档
当“万年难遇”的气候事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6-15 17:01
气候危机现象与科学研究 - 北半球城市热浪、工业污染引发降雪、撒哈拉沙漠洪水等矛盾现象显示气候规律被人类活动改写[2] - 2020年后出生群体经历极端天气概率是父辈数倍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为史上最热十年[2][3] 空气污染与降雪机制 -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发现工业气溶胶使过冷云短波反射率降14% 长波辐射增4% 云量减8% 日降雪量达15毫米[5] - 污染颗粒作为凝结核促进过冷水凝结 67处污染源下风处云层空洞最大引发2200平方公里区域降雪[6][7][9] - 核电站附近观测到类似现象 可能因暖空气抬升携带气溶胶 云量减少进一步影响太阳辐射反射[9][12] 沙漠洪水与气候关联 - 2023年利比亚洪水由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引发 24小时降水400毫米为当地9月均值267倍 致5898人死亡[14][15] -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使飓风强度增30% 同时干旱加剧导致地表吸水能力下降 面蚀现象使洪水破坏力倍增[16] 代际气候暴露差异 - 2020年出生儿童经历极端气候事件次数为1960年出生者的2-7倍 升温3.5°C时92%将遭遇万年一遇热浪[18] - 热带国家儿童承受最重气候负担 布鲁塞尔儿童在2.5°C情景下预计经历18次热浪 柏林仅9次[19] 全球温控目标挑战 - 当前距1.5°C阈值仅差0.2°C 现有减排路径下2100年或升温2.7°C 需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21]
专访睿咨得能源CEO:美国政策转向无法阻挡减排大势,中国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丨跨国公司看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21:37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关键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拥有最大市场份额和成本效益领先优势 [1] - 中国提前6年完成2030年1200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2024年已实现该目标 [1][17] - 中国2024年第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6%,有望提前3-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 [17][18]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非洲等地区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跳过传统化石燃料基础设施 [20] 全球能源转型进展 - 全球能源转型三大任务:电力系统脱碳(40%减排量)、全面电气化(40%)、应对剩余排放(20%) [2] - 全球太阳能和风能部署快速推进,太阳能成本下降速度远超预期 [3][6] - 全球每年需减少39亿吨排放,其中电力系统脱碳需实现15-16亿吨减排 [2] - 全球仍有近1万亿美元投资于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尽管速度有所放缓 [6] 气候变化目标可行性 - 2060-207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可行,延迟十年将导致全球变暖增加0.1°C [4] - 迅速减少甲烷排放可避免额外0.1-0.2°C全球变暖 [4] - 结合二氧化碳减排(74%)和甲烷减排双重策略,仍可能实现1.5°C温控目标 [5] 石油市场展望 - 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为每日1.035亿桶,2030年代初达峰后逐步下降 [10] - 未来4-5年油价将在当前水平范围内波动,OPEC通过产量调整维持价格稳定 [12][13] - 油井自然衰减率每年15%,需持续投资维持产量 [13] 天然气与突破性技术 - 天然气在发电领域替代煤炭,每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14] - 24项关键技术可大幅减排,太阳能(11吉吨)、电池(6吉吨)、电动机(5吉吨)、CCUS(4吉吨)贡献最大 [15] - 约三分之二技术已具经济可行性,剩余三分之一仍需政府支持 [16] 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 - 贸易紧张和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推迟投资决策,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8] - 自由贸易原则仍具现实意义,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