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让历史照亮未来 让和平薪火相传(大使随笔·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02 06:0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阴霾笼罩全球, 人类文明遭遇空前浩劫。中英两国人民在亚洲和欧洲战场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不 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两国人民在战火中并肩作战、相互支持,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习近平主席同英国首相斯塔默的战略引领下,中英关系走上改善发展的正轨。双方应重拾战略伙伴初 心,把握互利合作大势,坚持相互尊重,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回应两国各界期待;应认真落实中英战略 对话、经济财金对话、能源对话等机制性对话成果,排除干扰和杂音,拓宽交往渠道,推进互利合作; 应共同履行国际义务、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全球贸易体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 全球性挑战,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同英方一道,传承好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弘扬团结合作精 神,让历史照亮未来,让和平薪火相传。 (作者为中国驻英国大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军民在亚洲战场积极支援和救助英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在缅甸转战1500余公 里,成功解救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二战期间 ...
构建韧性保护体系
人民日报· 2025-08-02 05:45
所谓韧性保护体系,就是一套能够具有快速反应和弹性调适的文化遗产保护、风险管理与治理体系。这 套体系使文物在面对气候变化、外部冲击时,能够迅速进行弹性调适,管理者能够快速实行预警或者采 取避险措施。 气候变化已成为文化遗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气候变化一方面表现在气温、降水等平均值在较长一段 时间的变动,另一方面表现在气温、降水等变率的变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征,亦有不同材质 (土、木、砖、石等)的文化遗产。不同材质的文化遗产面对气候变化应该有不同的反应与韧性。我国 80%以上的遗址本体为土质,尤其在西北地区现存大量的土遗址。开展不同材质、不同地区的文物韧性 研究迫在眉睫,有区别、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文物保护对策,特别要关注土、木质材料的文物对于气 候变化的反应。 由于历经风雨与岁月洗礼,文物的老化、劣化、糟朽不可避免,本体不同程度地在损毁。文物修复使其 恢复原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需要增强文物本体的抗外部冲击、抗侵蚀能力。今天的对"症"下"处 方"(修复办法),更强调在修复前对文物进行精细的科学探测、检测、研究、评估以及多种修复措施 的配套。仅仅"修旧如旧"还不够,还需要"修旧固体"。 有的文物遭受的损毁 ...
美国将缺席十年来最重要的气候峰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18:00
COP30大会背景 -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举办 [1] - 大会将评估各国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展 并制定未来10年全球气候议程 [1] - 选址贝伦市旨在突出亚马孙雨林保护议题 预计成为讨论热点 [1]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1月20日签署行政令 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退约将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2] - 美国国务院已裁撤所有气候相关职位 包括解雇最后一位气候谈判代表 [2] - 此举可能导致美国代表团因缺乏官方认证而缺席COP30 [2]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专家认为美国缺席将削弱各国信任与合作 形成"危险的真空" [3] - 欧洲国家可能将美国退出视为"倒退的许可证" 贫穷国家或对进程失去信心 [3] - 美国在气候谈判中立场矛盾 既宣扬减排目标又推动化石燃料开发 [3]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正在建设510吉瓦公用事业规模风电和光伏项目 已并网装机达1400吉瓦 [4] - 中国清洁能源规模是美国的五倍 形成压倒性优势 [4] - 中国将绿色技术作为国家经济战略核心 预计在COP30上发挥更大领导作用 [5] 国际专家观点 - 气候科学家指出中国已具备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能力 [5] - 美国前气候谈判代表认为中国将以不同方式领导气候事务 [5] - 学者批评美国从未严肃对待能源转型 称其作为气候政策伙伴是"愚蠢幻想" [5]
新研究显示南极海域食物网基础发生重大变化
新华社· 2025-07-31 16:21
这项发表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说,观测显示相关海域表层水的铁含量下降、温 度上升,这可能是浮游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因为硅藻更需要铁,而定鞭藻和隐藻对铁的依赖性较低, 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新华社悉尼7月31日电(记者梁有昶 齐紫剑)一个国际团队的新研究显示,南极海域食物网基础正在 发生重大变化,位于食物网底部的硅藻不断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南极生态系统,并改变海洋 调节气候的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南极海域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又可能通过反馈机制加剧气候变化,对两者之 间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完) 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澳大利亚南极计划伙伴关系"组织近日发表声明说,来自丹麦、新西兰、澳大利 亚、西班牙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997年至2023年间,在南极洲周围海洋中收集的14824个浮游植物 样本集。结果显示,硅藻在不断减少,逐渐被定鞭藻和隐藻取代。 据介绍,硅藻是磷虾喜欢吃的食物,磷虾又是企鹅、海豹和须鲸等动物的食物。定鞭藻和隐藻更容易被 樽海鞘吃掉,而樽海鞘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是营养较差的食物。因此,硅藻减少可能会影响整个南极生态 系统。 此外,上述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 ...
美环保署欲撤销气候变化危害认定
新华网· 2025-07-30 14:21
2009年美环保署发表的研究报告说,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对美国公众的健康和福祉构成潜在威胁。 依据美国《洁净空气法》对"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的定义,联邦政府有理由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排 放。 美媒指出,这一提案可能引发环保组织及部分国会议员的强烈反对。批评者认为,一旦撤销该认定,不 仅将废除现有针对汽车、工厂和发电厂等排放源的限制措施,也将削弱联邦政府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能 力,并带来深远影响。 声明称,若提案最终通过,将废除所有针对机动车及其发动机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从而恢复消费者购 车选择权,降低运输成本,并减轻家庭负担。 泽尔丁表示,这项提案旨在结束美国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16年来面临的政策不确定性。"如果撤销该认 定及其衍生法规,将终结对美国企业和家庭征收的逾万亿美元甚至更多的隐性税款。" 美环保署署长李·泽尔丁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家汽车经销店宣布了这一提案。环保署在一份声明中指 出,2009年的认定已带来逾1万亿美元的监管成本,如获撤销,预计每年可节省540亿美元。 新华社洛杉矶7月29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环境保护署29日公布一项提案,拟撤销2009年发表的一项 研究报告中的科学认定,即温室气体排放危 ...
最新研究:全球淡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
财联社· 2025-07-29 17:47
淡水流失研究核心发现 - 2002至2024年间全球多地淡水量显著下降,干旱地区干涸速度远超潮湿地区变湿速度,颠覆传统水文模式 [1] - 干旱区域每年扩张超8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法国土面积总和),形成"特大干旱"现象 [1] - 研究确定4个"特大干旱"区域,其中加拿大北部和俄罗斯因冰川融化、冻土消融及降雪减少导致淡水流失 [1] 地下水枯竭与人类活动影响 - 美国西南部、中美洲及西欧至印度北部等地因灌溉抽水导致地下水枯竭,成为淡水流失主因 [2] - 全球75%人口所在的101个国家过去22年持续流失淡水,主因包括气温上升、地下水过度抽取及冰川融化 [2] - 自2015年起,大陆水资源流失对海平面上升贡献超过极地冰盖融化,每年导致海平面上升近1毫米 [2] 研究警示与行动呼吁 - 冰川和深层地下水被过度消耗,人类未在丰水年补充地下水库,面临"淡水枯竭"危机 [3] - 过度使用剩余地下水可能威胁全球数十亿人的粮食和水安全,需立即采取行动 [3][4] - 研究团队强调需持续监测和政策干预,社区层面应减少地下水过度抽取 [3][4]
冲上热搜!全球首个国家“举国申请海外签证”
财联社· 2025-07-28 20:49
气候变化对图瓦卢的影响 - 图瓦卢国土面积仅26平方公里 全国最高海拔仅46米 平均海拔2米 地势极低 [5] - NASA报告显示过去30年图瓦卢海平面上升015米 预计2050年再上升20厘米 本世纪末可能上升05-1米 [5] - 到2050年图瓦卢大部分陆地及基础设施将低于平均高潮位 周期性洪水频率和严重程度将加剧 [5] 图瓦卢人口迁移情况 - 本月结束的"气候移民"抽签活动中 8750名国民(2474个家庭组)提交申请 占全国人口80%以上 [1][2] - 澳大利亚每年提供280个永久居留名额 包含教育补贴 健康保险 家庭税收减免等福利 [6] - 2023年底签署的《法拉皮利联盟条约》生效 首次抽签于2024年6月16日至7月18日开放 [6] 数字国家计划 - 图瓦卢政府2023年宣布"举国迁入元宇宙"计划 开始转移历史 地理 文化等电子档案 [9] - 建立国土"数字孪生副本" 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数字护照 涵盖出生 婚姻 死亡等事务 [10] - 该项目旨在维持国家资格要素(人口 领土) 但国际认可度仍存疑 [10]
彭博:如何为后美元时代做好准备?
彭博· 2025-07-28 09:42
# 伯恩斯坦的伊尼戈·弗雷泽·詹金斯谈——如何为后美元时代做好准备?——彭博 ### 摘要 - 全球化正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转变,这一长期趋势出现逆转,给那些习惯了以往市场环境 和回溯测试方法的投资者带来了挑战。 - 人口结构变化,包括欧洲和中国等地区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正减缓全球 经济增长率,对长期经济预测产生影响。 - 尽管存在全球趋势,但美国科技公司仍提供大量投资机会,不过 2025 年美国股市表现逊 于全球股市。 - 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水平堪比二战时期,如果利率上升,债务偿还成本增加, 将带来潜在风险。 - 2024 年,美国的债务偿还成本超过了国防预算,从历史来看,这种交叉情况对大国而言往 往意味着负面后果,除非采取纠正措施。 - 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作用正在减弱,这一点从美元与黄金价格的负相关性更强,以及黄金、 白银、铂金和比特币等非法定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可以看出。 - 投资者应关注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水平、在全球交易中的占比以及与风险资产的相关性, 以衡量人们对其稳定性的看法变化。 ### 问答环节 #### 在您最近关于美元未来和全球经济趋势的出版物中,讨论的关键主题是 ...
洪水来袭,在断水断电中重新认识乡镇
虎嗅· 2025-07-28 09:33
本文作者:曳葭,责编:童话,题图来自:AI生成 我从小在南方的城里长大,却在来到这个河北乡镇的第一个七月,重新认识了暴雨。这个暴雨,不是普通的暴雨,而是在一个年均雨量为500mm的地 区,一天降下300—400mm雨水的"特大暴雨"。这样的天气状况,远远超出了当地基础设施承载的范围。在这里,每一场大雨都有可能在几小时内导致地 方停电,而23日开始的强降雨天气,也不例外。 到了乡镇,我才深切地体会到,伴随大雨而来的可能不仅有断电,还有断水、断信号、断交通。这不是简单的打湿鞋子、出行不便的问题,而是整个生产 生活都受到威胁的巨大挑战。 河北省近五年的年降水量均属于偏多水平,图片来源:河北省2024年度气候公报 秩序感的崩塌也让大家骤然意识到了为非常时刻准备必要生存技能与物资的重要性,比如赶紧把单位库房里落灰的发电机给找了出来,请电工来指导使 用。但在发电机的线到货之前,暂时还指望不上它。长时间的停电,第一次让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电量焦虑":我无从判断,这会是几小时的意外,还是 未来几天的常态。我看着手机上的电量一点点降低,这不仅仅是对电池续航的警告,也仿佛是我同"现代文明"失去联系的倒计时。 大雨卷着沙石,在山上 ...
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7-28 09:01
海洋热浪是指海洋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现象,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被视为 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指标。202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海表温度和海 洋热含量均创历史新高。作为地球气候的"总调节器",全球海洋为何也同步"发烧"至历史极值? 7月25日,记者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获悉,该校讲席教授张东晓和助理教授陈云天联合南方科技大 学教授曾振中等国内外科研人员,构建了全球首个基于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数据的混合层热收支诊断框 架,系统揭示了2023年席卷全球的极端海洋热浪的相关机制,为理解和预测未来极端海洋事件提供了关 键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原标题:全球极端海洋热浪驱动机制揭示 据介绍,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对于揭示此类复杂气候现象的内在机制、提升全球气候预测能力和制定 科学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构建基于物理机制的预报系统、强化海洋多要素实时监测,以及深入开展极 端气候事件的预警研究,对于应对未来气候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记者夏凡 通讯员姚瑶) 科研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利用ECCO2(海洋环流与气候评估二期计划)高分辨率日尺度海 洋深层的数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