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合作应对空间碎片
icon
搜索文档
应对空间碎片,有啥招?(知与不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3 08:31
空间碎片防护技术发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完成空间站舱外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及设备巡检任务[2] - 空间碎片主要来源于失效卫星、火箭残骸及碰撞碎片,地球轨道上可追踪的较大碎片超过4.4万个,1厘米以上碎片超100万个[2] - 空间碎片以7.9公里/秒速度运行,撞击破坏力巨大,防护技术成为全球航天领域重点[2] 主动规避策略 - 针对10厘米以上大型碎片采用主动规避,依赖监测预警网络、碰撞预测系统及推进变轨三环节协同[3] - 中国空间站优化碰撞预警流程,提升低轨目标轨道预报精度,多次实施主动规避[3] - 规避操作需精密计算以最小化燃料消耗和任务影响,考验地面响应与航天器性能[3] 被动防护措施 - 微小碎片通过多层复合结构防护装置应对,关键区域如密封舱防护等级最高[4] - 太阳翼等大面积部件采用冗余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影响整体供电性能[4][5] - 中国空间站舱外已进行7次防护装置安装,覆盖核心舱及实验舱外部重要管路与设备[5] 撞击应急与维修能力 - 舱体泄漏监测系统配合应急处置预案可快速定位撞击损伤,航天员可实施加固或线路更换[5] - 神舟十七号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首次实现舱外设施在轨修复[5] - 柔性太阳翼采用模块化设计,单块电池片损坏不影响整体供电[5] 主动清除与国际合作 - 空间碎片治理向"躲防修+主动清除"升级,技术包括飞网捕捉、激光烧蚀和机械臂捕获[6] - 中国成立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定期发布轨道参数并参与全球飞行安全沟通机制[6] - 空间碎片问题需全球协作,中国与主要航天国家共享信息维护在轨安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