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游憩活力群
icon
搜索文档
京城将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看看都有哪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9 11:05
规划核心内容 - 北京市审议通过《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2025年-2035年)》将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1] - 规划首次提出公园游憩活力群概念将统筹绿道升级、公园升级及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文化场馆、体育设施、旅游度假区、自然风景名胜区等资源形成游憩目的地集群[1] - 首批17片活力群将进行高标准、多元化建设[1] 活力群区域分布 - 13个活力群位于花园城市精华片区包括传统中轴线、奥森—北中轴、南中轴—南森—南苑—凉水河、大运河—城市绿心—副中心、永定河—首钢—园博园、三山五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周口店—琉璃河遗址、雁栖湖—怀柔科学城、世园公园—冬奥、温榆河—首都国际机场门户枢纽、未来科学城[2] - 4个活力群位于首都圈内包括燕山—塞罕坝、永定河—大兴机场门户枢纽、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永定河—太行山[2]
未来五年,北京将建成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新京报· 2025-09-18 20:42
规划核心目标 - 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 [1][2] - 将北京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园 [2] - 到2030年全市各类公园达1200个,绿道总长度超7000公里,构建25个城市级活力圈、60个地区级活力圈 [2] -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达1300个,构建43个城市级活力圈、100个地区级活力圈,社区级活力圈建设完善 [3] 公园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未来10年将新增200个公园 [2][3] - 规划提出焕新老旧公园,高质量更新游憩潜力公园,至2030年实现约200个游憩潜力公园更新改造 [4] - 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更新游憩潜力公园96个,公园类型以历史名园及小尺度的社区公园为主 [4] 绿道系统完善 -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里 [2] - 规划提出高效连通主要居住地、办公地、公共服务设施、商圈和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市民出门见绿道 [4] - 系统整合滨水慢行系统、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森林步道、防火道等具有绿道功能的各类线性空间 [4] 游憩活力圈构建 - 公园游憩活力圈是以公园为核心,链接城市生态、文化、娱乐、消费等多元游憩资源的开放空间综合体 [2] - 划分为生态休闲型、文化体验型、特色娱乐型、日常综合型四种类型 [5] - 城市级活力圈以高能级综合公园、历史名园等为核心,游憩时长为一天及以上 [4] - 地区级活力圈以专类公园、综合公园等为核心,游憩时长为半天到一天 [4] - 社区级活力圈以社区公园为核心,游憩时长一般为1至3小时 [4] 示范性项目与活力群 - 重点围绕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骨架性公园集群打造示范性活力圈 [5] - 首批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其中13片位于花园城市精华片区内,4片推动京津冀联动协同 [6][7] - 公园游憩活力群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游憩时长约1至3天 [6] 空间优化与服务提升 - 规划提出设置公园留白,预留弹性空间,为未来发展和多样活动提供支撑 [8] - 鼓励在公园内构建高点观景场所,保护已有重要景观视点,利用现有观景亭、塔类建筑构建景观视廊 [8] - 围绕观景平台或节点鼓励适度设置座椅、咖啡厅、水吧等配套设施,打造良好观景体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