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游憩活力圈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10年,北京将见缝插针新建200个公园
新京报· 2025-10-15 18:09
公园建设规划 - 未来10年将新建200个公园并改造一批老公园 [1][3] -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 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 [2] - 已启动花园城市建设 建成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 城市画廊100条 微花园100处 [2] 生态与绿化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 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 [2] - 全市野生动物从596种增长至620种 [2] - 已建成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 [2] 服务覆盖与开放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 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 - 通过科学拆除围栏 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 [2] - 通过补齐服务设施实现全龄友好 [2] 游憩体系发展 - 将打造公园游憩活力圈 到2035年覆盖超50%历史文化资源 超70%文化设施 超75%体育场馆 超80%重点商圈 [3] - 将构建城市级 地区级和社区级三个层级活力圈 [3] - 将打造首批17个公园游憩活力群 包括传统中轴线 大运河至城市副中心等 [3]
未来五年,北京将建成25个城市级公园游憩活力圈
新京报· 2025-09-18 20:42
规划核心目标 - 构建由“公园-绿道-活力圈-活力群”组成的公园游憩体系 [1][2] - 将北京建设成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独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园 [2] - 到2030年全市各类公园达1200个,绿道总长度超7000公里,构建25个城市级活力圈、60个地区级活力圈 [2] - 到2035年全市各类公园达1300个,构建43个城市级活力圈、100个地区级活力圈,社区级活力圈建设完善 [3] 公园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达1100个,未来10年将新增200个公园 [2][3] - 规划提出焕新老旧公园,高质量更新游憩潜力公园,至2030年实现约200个游憩潜力公园更新改造 [4] - 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更新游憩潜力公园96个,公园类型以历史名园及小尺度的社区公园为主 [4] 绿道系统完善 - 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绿道总长度达2015公里 [2] - 规划提出高效连通主要居住地、办公地、公共服务设施、商圈和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市民出门见绿道 [4] - 系统整合滨水慢行系统、城市道路慢行系统、森林步道、防火道等具有绿道功能的各类线性空间 [4] 游憩活力圈构建 - 公园游憩活力圈是以公园为核心,链接城市生态、文化、娱乐、消费等多元游憩资源的开放空间综合体 [2] - 划分为生态休闲型、文化体验型、特色娱乐型、日常综合型四种类型 [5] - 城市级活力圈以高能级综合公园、历史名园等为核心,游憩时长为一天及以上 [4] - 地区级活力圈以专类公园、综合公园等为核心,游憩时长为半天到一天 [4] - 社区级活力圈以社区公园为核心,游憩时长一般为1至3小时 [4] 示范性项目与活力群 - 重点围绕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骨架性公园集群打造示范性活力圈 [5] - 首批构建17片公园游憩活力群,其中13片位于花园城市精华片区内,4片推动京津冀联动协同 [6][7] - 公园游憩活力群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游憩时长约1至3天 [6] 空间优化与服务提升 - 规划提出设置公园留白,预留弹性空间,为未来发展和多样活动提供支撑 [8] - 鼓励在公园内构建高点观景场所,保护已有重要景观视点,利用现有观景亭、塔类建筑构建景观视廊 [8] - 围绕观景平台或节点鼓励适度设置座椅、咖啡厅、水吧等配套设施,打造良好观景体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