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脱敏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是“抄底”的好时机吗?
中金点睛· 2025-04-14 07:39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单日下跌13.2%,创21世纪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科技指数大跌17.2%,创2014年底构建以来最大跌幅 [1] - 随后四个交易日港股反弹,但恒生指数上周整体跌幅仍达8.5%,为2018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MSCI中国、恒生科技与恒生国企分别下跌8.1%、7.8%与7.4% [1] - 行业层面,可选消费(-10.7%)、媒体娱乐(-10.4%)及保险(-10.1%)领跌,必需消费(+0.4%)逆势上涨,房地产(-1.2%)与电信服务(-2.5%)相对抗压 [1] 估值与情绪 - 恒指风险溢价从6.6%骤升至8.2%,接近2018年底贸易摩擦时期高点7.7%,对应恒指点位20,500点 [5][6] - 恒生科技指数动态P/E从3月中旬19.1x回落至14.0x,低于过去3年均值,科技股估值显现吸引力 [6] - AH溢价从前期低点128%快速升至142%,港股相对A股估值优势扩大至近10% [6][10] 盈利与政策影响 - 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达165%,港股2025年盈利增速或从4-5%降至负增长,极端情形下下调幅度可达10-15个百分点 [12] - 内需政策对冲力度是关键变量,广义财政脉冲变化及政治局会议定调需密切关注 [14][16] - 当前关税水平已进入"非理性"阶段,市场可能对关税数字逐步"脱敏",转向关注增长实质影响 [9]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创350亿港元纪录,年内累计流入5,813亿港元,日均流入量达去年2.5倍 [17] - 海外主动资金加速流出,EPFR口径最近一周净流出6.9亿美元,为前一周3倍,长线外资回流进程或延后 [19] - 全球外资对中资股配置比例降至6.5%,低配1.2ppt,继续大幅流出压力可控 [19][22] 配置建议 - 基准情形下恒指对应20,500点(风险溢价7.7%),积极情形可重回23,000-24,000点(情绪修复+政策对冲) [24] - 科技板块(动态P/E 14.0x)与分红资产(AH溢价142%)为配置主线,内需顺周期板块需观察财政发力 [6][24] - 出口敞口较大的家电、电子设备、海运等行业需警惕关税升级风险 [24] 中概股风险 - 潜在金融制裁风险包括:纳入美国限制名单、征收资本利得税、剔除MSCI指数等,但主要大型中资股已通过港股双重上市规避退市风险 [20] - 仅在美上市的小市值公司(如金融壹账通、涂鸦智能等)受退市影响较大 [20][23]
耐克们,出路在哪?
36氪未来消费· 2025-04-08 11:03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国加征超过30%关税,导致耐克、阿迪达斯、lululemon、斯凯奇等运动公司股价下挫,奢侈品公司集体跌至谷底 [4] - 美国是全球最大时尚和奢侈品消费市场,每年消化全球800亿美元纺织品,是快时尚和运动品牌的命脉 [4] - 仅少数国家和地区对美国进口产品实施零关税以换取"从轻处罚",但无助于股价修复 [4] 供应链迁徙与多元化 - 纺织产业从中国沿海向越南等地区迁移,2015年后加速,2020年疫情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5][6] - 中国"十三五规划"推动产业升级,地方政府拒绝低端制造业用地申请,环保标准收紧 [6] - 全球纺织版图分化:孟加拉、柬埔寨为快时尚大本营,越南包揽全球半数运动鞋,中国负责高难度订单 [6] - 行业形成"中国+1"共识,即在维持中国产能的同时选择越南、印度、墨西哥等作为备份生产基地 [6] 就近生产策略 - 欧洲奢侈品集团如爱马仕加速法国工坊建设,确保核心产品本土化生产;路易威登将工厂迁至美国,计划扩大产能 [8] - 阿迪达斯采用"分区自治"策略,中国市场80%产品本土制造,北美市场通过"关税脱敏"选择非敏感产地如墨西哥、越南 [10][12] - Zara母公司Inditex 50%产能位于欧洲,设计环节集中在西班牙,缝纫外包,利润达零售价85%(行业平均60%-70%) [13] - Zara将产能回迁土耳其、东欧,缩短欧洲供应链半径,同一产品在美国/墨西哥价格比西班牙高60%,海湾国家高71%-91% [13] 行业战略转向 - 时尚零售业从追求"绝对低成本"转向构建"供应链韧性",阿迪达斯注重关税规避和市场适配,Zara追求极速响应和库存优化 [14] - 品牌通过削减SKU避险,但消费者对"本地制造"产品的接受度仍是未知 [15] - 供应链变革本质是全球化红利消退后,行业需在成本、速度与风险间重新平衡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