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容经济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今晚苏超决赛,“玩梗经济学”今年的收官之战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是一个由地方草根赛事演变为现象级文化事件的成功案例,其核心在于运用"玩梗经济学"策略,通过地方情绪、社交动员和平台算法,将业余体育赛事转化为驱动流量、消费和城市IP的综合性生态 [4][5][14] - 该模式实现了线上内容传播与线下消费体验的闭环循环,形成"线上造梗—线下消费—再线上传播"的自我强化飞轮,以极低成本激活了文旅、电商等多元经济收益 [4][20][22] - "苏超"的成功依赖于政府适度干预与民间活力的协同,其治理模式(如去中心化运营、文化放权)虽具参考价值,但深度嵌入江苏特有的治理肌理与文化语境,复制需结合本地条件 [24][25][27] 赛事背景与运营模式 - 赛事起源于2024年11月江苏省体育局试办的"城市对抗赛",因南京与苏州两队吸引数万球迷,2025年5月10日升级为全省联赛,13个地级市组队参赛,赛程7个月共85场比赛 [6] - 定位"全民参与+城市荣誉",门票仅5-20元人民币,全部比赛免费直播,球员通过公开选拔产生,516名参赛者中仅29人有职业背景,涵盖学生、快递员等各行各业,无薪酬仅补贴 [7] - 赛制以城市为单位,13支代表队先进行单循环常规赛,积分前八进入淘汰赛,强化悬念与观赏性 [6] 社会影响力与参与度 - 线下观众规模屡破纪录:2025年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涌入6万余人,半决赛刷新至60633人,开赛三轮场均上座突破1万人,徐州、盐城等地单场超2万人,热度逼近职业联赛(2023年中甲场均仅数千人) [9] - 线上传播量爆发: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2亿次,累计阅读播放量达数百亿,半决赛单场线上观众6407万,央视及超200家媒体全程报道,海外媒体如意大利《罗马体育报》关注 [10] - 决赛门票预约220万人参与,中签率1%,高铁票同步售罄,凸显全民参与热情 [10] 经济乘数效应与商业价值 - 文旅消费显著增长:截至第十五轮比赛,江苏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97.26万人,同比增长17.71%,外地游客占比提升23.53%,银联异地文旅消费增长26.48% [11] - 城市联动案例:常州推出"9.9元球票+萝卜干炒饭"组合券带动特产销量翻倍,南京半决赛期间商圈客流量环比增8.1%,南通单日游客接待量破50万人,旅游收入增25.3% [11] - 商业合作成效:一家女装企业赞助南京队后,线上销售额增17%,借"苏超"IP推出联名直播,15天内粉丝数增50%,文创产品供不应求 [12] "玩梗经济学"的运作机制 - 梗文化引爆流量:如"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观看三遍,网友围绕城市典故创作梗内容(如"南哥大战"、"盐水鸭VS水蜜桃"),形成病毒式传播 [16][17] - 官方与民间协同:政府官微(如"南京发布")主动参与玩梗,引导"看球+旅游+美食"套餐,同时放权民间创作,实现官民同频共振 [18] - 平台算法助推:抖音话题播放量破70亿次,微博阅读量数亿,95.2%江苏居民知晓"苏超",近80%关注者为非传统球迷,算法精准推送至体育、文旅等圈层 [19] 模式可复制性与行业启示 - 治理结构独特:政府主导赛事框架与资金保障,但采取"散养式治理",允许13个地级市自主招商、运营和玩梗,依赖江苏长期形成的政务分工与地方竞争传统 [24][25] - 对职业联赛的冲击:"苏超"第二轮场均近万人、第三轮达1.5万人,逼近2024赛季中超场均1.94万和中甲场均0.95万,赞助成本低(300万元可成顶级合作伙伴),分流职业联赛关注度与商业资源 [29] - 草根赛事与职业体系衔接可能:职业俱乐部已关注"苏超"优秀球员,或开辟草根至职业的新路径,未来可建立业余与职业联赛升降级机制,形成金字塔型赛事体系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