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产业立法

搜索文档
《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9月1日起施行
齐鲁晚报网· 2025-08-25 23:24
立法背景与目标 - 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规范产业活动、健全产业链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该条例于2025年9月1日施行 [2] - 滨州冬枣产业历经30多年发展 现有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6亿斤以上、产业总产值突破55亿元 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储藏物流加工旅游一体化集群 品牌价值达56.11亿元 枣农人均纯收入1.6万元 [3] - 产业存在集约化程度低、抗灾能力弱、品种退化、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融合不足及副产物利用率低等问题 需通过立法推动全环节提升和全链条增值 [3] 产业规划与标准建设 - 条例要求制定覆盖品种苗木繁育、标准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物流交易及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规划 以沾化区为核心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 [4] - 规定市场监管部门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种植管理、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4] 品牌建设与管理 - 市人民政府需推动冬枣品牌建设 明确品牌定位形象及推广策略 支持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保护 [4] - 规范"沾化冬枣"地理标志管理使用 开展线上线下执法协作 鼓励品牌持有者参与价值评估和展销活动 [4][5] 产品质量控制 - 加强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 要求销售时按规定包装并标明产品质量等级 [5] - 推动建设冬枣集中交易市场 完善冷链保鲜、仓储物流、快递配送及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和服务 [5] 产业融合与创新 - 鼓励冬枣生产经营者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 促进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成果转化 支持新品种权申请和保护 [6] - 支持开展冬枣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资源化利用 提升食品饮品工艺品保健品等生产能力以提高附加值 [6] - 推动冬枣产业与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色餐饮、健康营养、研学教育及体育赛事等融合发展 [6] 服务保障措施 - 条例聚焦产业扶持 强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政策资金、金融保险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