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涡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北方多地仍有强降雨 30日逐渐减弱 这些避险常识请牢记
央视新闻· 2025-07-29 06:37
天气形势分析 - 中国北方地区自7月24日起遭遇大范围强降雨 河北易县和北京密云局地降雨量突破400-500毫米 接近当地常年全年降雨量 [2] - 强降雨成因包括副热带高压稳定输送水汽 单点对流形成"列车效应" 以及燕山太行山脉地形抬升作用 [2] - 北方降雨预计30日逐渐减弱结束 但东北至华北仍有大到暴雨 北京和河北中部局地可能有大暴雨 [4] 台风"竹节草"动态 - 台风"竹节草"在西北太平洋台风史上较为罕见 生成后先向东北移动 26日减弱停编 27日再次增强获得命名 [5] - 预计30日登陆华东地区 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东部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 [5] - 登陆后移动速度可能减慢 需特别关注其对华东地区的持续降雨影响 [7] 暴雨避险指南 - 低洼地区居民需密切关注内涝风险 避开地下设施和经营场所 [7] - 远离老旧建筑 广告牌等可能坍塌的物体 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7] - 洪水期间注意电力设施漏电风险 远离积水区域10米以上 驾车时避免涉水 [8] - 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存在安全隐患 不可食用 [8]
北京拉响雷电、冰雹、大风三预警 为何总是“组团”来?
新京报· 2025-05-16 11:12
气象现象成因分析 - 冷涡系统配合水汽输送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下易形成螺旋雨带,引发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 - 5月至6月北京处于季节过渡期,下垫面回暖与高空冷空气形成"上冷下热"条件,促进冰雹形成[1] -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增强,近地面温度降低但高空冷空气持续,与湿热空气形成强烈对流导致冰雹频发[2] 强对流天气避险措施 防雷电 - 户外需远离制高点、高压设施及孤立物体,禁止使用金属物品或通讯设备[3] - 室内应关闭门窗及电器设备,避免接触导电介质[3] 防冰雹 - 需迅速进入室内或坚固遮挡物下,无遮挡时需背风蹲下保护头胸腹部[4] - 需远离玻璃制品、高压电线及易坠落物,农业需提前采取防护措施[4] - 车辆遇冰雹应安全驶入停车场,主路违停属违法行为需承担赔偿责任[4][5] 防大风 - 需停止户外活动及高空作业,禁止露天动火行为[6] - 人员车辆应避开广告牌、临时搭建物,车辆建议停入地下停车场[6] - 需提前加固门窗及室外物品[6] 天气事件影响 - 13日夜间冰雹导致北京多车受损,部分车辆违停主路引发交通拥堵[4] - 气象部门与交管部门建议行驶中遇冰雹应优先选择室内停车场避险[5]
北京冰雹、雷雨、大风为何总是“组团”来?冰雹为何总在夜间来
新京报· 2025-05-16 10:56
强对流天气成因 - 冷涡系统配合水汽输送在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形成螺旋雨带,导致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 - 5月至6月北京处于季节过渡期,下垫面回暖但高空仍受冷空气影响,"上冷下热"条件促进冰雹形成[1] - 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使大气水汽含量上升,进一步提升了冰雹形成概率[1] 冰雹夜间高发机制 - 白天太阳辐射引发强烈上升气流,高空冷空气层与之碰撞形成冰雹[2] -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温度降低,但高空冷空气持续存在,与湿热空气形成强对流促使冰雹增长[2] - 云层内水滴和小颗粒物在夜间对流活动中反复抛起冲击,加速冰雹体积增大[2] 近期天气实例 - 13日夜间北京城区出现强烈冰雹天气过程[1] - 春夏季节北京频繁出现傍晚至夜间突发雷雨、冰雹的强对流现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