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列车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这轮广东的雨为啥这么大?
新华网· 2025-08-08 08:53
强降雨成因分析 - 降雨形成需三个核心条件:动力抬升机制、充足水汽、较多凝结核[3] - 低涡系统是主要抬升机制,覆盖范围200-2000公里,通过逆时针旋转产生辐合上升气流[4] - 西南季风携带大量暖湿气流提供水汽条件,与低涡配合形成持续暴雨[4] - 副热带高压呈"凹"字形存续,广东位于空缺部分,季风槽持续带来强降水[5] - "列车效应"导致雷雨云团连续影响同一区域,引发特大暴雨[4] 气象系统动态 - 低涡8月1日生成于广西,2日进入广东并持续抽吸水汽[4] - 副热带高压预计7日将低涡挤出广东,强降水过程结束[7] - 8日广东大部转多云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7] - 副高重新控制后气温回升至34-37℃,西南季风导致"桑拿天"[7] 降雨影响范围 - 广东省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连续上调至Ⅱ级[1] - 国家防总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1] - 广州、肇庆、清远等地出现内涝、山洪、道路塌陷[1] - 肇庆鼎湖山风景区发生树木倾倒和淤泥堆积[3][7]
广东这轮暴雨哪来的?聊聊关于它的5个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07:48
降雨程度 - 深圳发布自2018年台风"山竹"后首次全市范围暴雨红色预警[3] - 香港天文台录得单日雨量355.7毫米 打破1884年以来8月单日降雨纪录[3] - 全省28个镇街录得特大暴雨 414个镇街录得大暴雨 最大雨量达惠州海面小星山岛470.6毫米[5] 降雨成因 - 低涡与西南季风联动形成强降雨机制 低涡逆时针旋转产生上升动力将水汽向中心汇聚抬升[8] - 西南季风携带大量暖湿气流进入广东 水汽充沛[8] - 雨带移动缓慢产生"列车效应" 雷雨云团持续经过同一地区导致持续性暴雨[8] 南北降雨差异 - 北方降雨由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形成[10] - 广东降雨机制类似台风雨 湿热空气强烈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成雨[10] 降雨结束时间 - 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推动冷涡系统北抬西移 雨带向北移动[14] - 预计7日冷涡进一步远离 广东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14] - 8日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 午后局部有雷阵雨[14] 雨后天气变化 - 雨带离开后副热带高压控制广东 各地气温回升[17] - 西南季风持续携带暖湿气流 广东将进入湿热天气模式[17] - 8日全省最高气温普遍达33℃-36℃[18]
惠州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齐鲁晚报· 2025-08-04 15:26
天气系统特征 - 中层500hPa低涡持续维持于广东中北部 低层急流北抬加剧暴雨强度[2] - 强降雨由"列车效应"导致 雷雨云团连续经过同一区域致雨量累积[2] 预警与应急响应 - 4日11:20龙门等7县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东源等3地发布橙色预警 另有22个黄色暴雨预警和5个雷雨大风预警生效[2] - 惠州市三防指挥部于3日14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 - 截至4日11:30惠城等4县区升级暴雨红色预警[5] 降雨强度与分布 - 4-5日南部沿海市县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珠三角中北部和粤北市县暴雨局部大暴雨[4] - 惠州4日南部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中北部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5日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4] - 6日粤北地区维持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4] 衍生灾害风险 - 持续降雨导致地质灾害风险高 需防御山体滑坡/泥石流/城乡积涝/山洪/中小河流域洪水[5] - 季风降雨夜间加强 需特别关注4日夜间至5日晨间降雨[5] - 需防御雷电和8级左右短时大风对户外活动/交通/旅游的安全影响[4][5]
持续超147小时的北京强降雨,为何山区更猛烈?
虎嗅· 2025-07-29 21:37
北京暴雨概况 - 北京市气象台于2025年7月28日12时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强降雨从7月23日开始持续至7月29日11时 累计147小时 [1][2] - 全市平均降水量达210.4毫米 密云区郎房峪累计最大降水量573.5毫米 相当于该区2023年平均降水量的123% [2] - 密云 怀柔 房山等地累计转移群众80322人 暴雨虽于29日14时30分解除黄色预警 但洪水仍影响北京山区及河北 天津部分地区 [2] 密云水库关键作用 - 密云水库自7月27日15时起持续泄洪 至29日6时累计下泄水量1.2亿立方米 相当于8.5个西湖水量 [3] - 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 为华北第一大水库 控扼潮河 白河两条主要河流 承担北京饮用水供应及防洪双重职能 [11] - 水库下游潮河 白河当前水深流急 面临严峻防汛挑战 [3] 地理与气候成因 - 北京山地丘陵占比62% 燕山与太行山脉形成"北京湾"地形 夏季暖湿气流遇山抬升导致强降雨 [13][14] - 此次暴雨特殊成因在于西南气流与高空西南风叠加 在密云 怀柔形成"列车效应" 雨团持续沿气流移动 [16] - 历史数据显示北京夏季暴雨频发 如2012年"7·21"特大暴雨和2023年"杜苏芮"台风暴雨 [15] 水系与城市发展关联 - 密云现存明代长城182.97公里 占北京长城总长度超1/3 潮河 白河切穿燕山形成冲积扇平原 [4][9] - 北京五大水系源自太行山 燕山 永定河古河道形成积水潭 什刹海等水域 奠定元大都建设中轴线基础 [21][22] - 当前"六海映日月 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仍依赖山区河流补给 但暴雨时易引发水患 [23]
北京4天下了近一年的雨,累计8万人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1:30
极端降雨影响 - 北京4天累计降雨量达543.4毫米,接近年均降水量600毫米 [4] - 降雨持续147小时,西部北部局地单点降雨量达20-50毫米,个别点位超50毫米 [5] - 密云水库遭遇历史最大洪峰,周边滩涂被水覆盖 [1][12] 气象机制分析 - "列车效应"导致强降水持续,对流云团重复经过同一区域 [6] - 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与下沉气流碰撞激发新对流系统 [5] 灾情与救援 - 北京因灾死亡30人(密云28人、延庆2人) [1] - 全市转移80,332人,密云、怀柔、房山三区转移人数最多(密云16,934人、怀柔10,464人、房山9,904人) [8] - 道路损毁31处,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光缆损毁62条、基站退服1,825个 [8] 基础设施与资金支持 - 中央预拨3.5亿元救灾资金,覆盖9省区市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 [9] - 国家发改委紧急安排2亿元中央预算投资,用于密云、怀柔等灾区基础设施应急恢复 [8] 密云水库动态 - 水库累计入库水量7.3亿立方米,下泄1.2亿立方米,当前下泄流量1,120立方米/秒 [11] - 潮白河苏庄橡胶坝流量达1,190立方米/秒,通州区转移堤内9,835人 [11] - 卫星监测显示水库周边涨水趋势减缓,泄洪措施见效 [12]
持续147小时!北京4天下了接近一年的雨,累计8万人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0:10
气象灾害影响 - 北京遭遇持续147小时极端强降雨过程 累计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 最大降水量达543.4毫米(相当于年降水量90%)[2][4] - 形成"列车效应"气象现象 对流云团连续经过同一区域导致局部累积雨量异常偏大[2][3] - 密云水库出现历史最大洪峰 入库水量累计达7.3亿立方米 下泄流量1120立方米/秒[1][6] 灾情损失统计 - 因灾死亡30人(密云28人/延庆2人) 全市累计转移群众80332人(密云16934人/怀柔10464人/房山9904人)[1][4] - 道路损毁31处涉及16条线路 136个村电力中断 通信光缆损毁62条/基站退服1825个[4] - 潮白河流域实施人员转移 通州区三个乡镇转移9835人(村民7766人/企业职工2069人)[6] 应急响应措施 - 国家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发改委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应急恢复[4] -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3.5亿元救灾资金 支持9省市开展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5] - 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必要时采取地铁/公交停运 山区铁路采取停运/折返等安全措施[1] 水利设施运行 - 密云水库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 本次累计下泄水量1.2亿立方米 下游潮白河流量达1190立方米/秒[6] - 卫星监测显示水库周边滩涂被水覆盖 但涨水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水位上涨速度减缓[7] - 水库下游三条河流(白河/潮河/潮白河)河道水位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状态[6]
北方多地为何出现极端强降水 气象专家:大气环流与地形增幅效应是背后“推手”
科技日报· 2025-07-29 07:38
北方暴雨成因分析 - 本轮北方强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且位置偏北有关,其边缘暖湿气流向华北输送大量水汽,导致降水对流性特征突出,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1][2] - 阴山、太行山和燕山地形对降水有增幅效应,山前地区因抬升作用出现特大暴雨量级降水,同时"列车效应"导致雨团持续向东北移动形成极端强降水[2] - 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3天,为1961年以来最早,监测站平均降雨量达12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三成[2][3] 台风"竹节草"影响 - 台风"竹节草"复活后主要影响华东地区,黄海南部至东海将出现7-8级大风,阵风9-10级,浙江、上海沿海阵风可达11-12级[4] - 华东和华南将出现中到大雨,浙江东部、安徽南部等地有特大暴雨,台风活动通过改变大气环流间接影响北方暴雨的强度和分布[4] 气象发展趋势 - 未来3天华北中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仍有较强降雨伴强对流天气,西北至华北仍处大范围云系覆盖下但降水整体减弱[1][5] - 华北地区夜间将再迎强降水过程,需警惕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累积效应及滞后性次生灾害[5]
北方多地仍有强降雨 30日逐渐减弱 这些避险常识请牢记
央视新闻· 2025-07-29 06:37
天气形势分析 - 中国北方地区自7月24日起遭遇大范围强降雨 河北易县和北京密云局地降雨量突破400-500毫米 接近当地常年全年降雨量 [2] - 强降雨成因包括副热带高压稳定输送水汽 单点对流形成"列车效应" 以及燕山太行山脉地形抬升作用 [2] - 北方降雨预计30日逐渐减弱结束 但东北至华北仍有大到暴雨 北京和河北中部局地可能有大暴雨 [4] 台风"竹节草"动态 - 台风"竹节草"在西北太平洋台风史上较为罕见 生成后先向东北移动 26日减弱停编 27日再次增强获得命名 [5] - 预计30日登陆华东地区 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东部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 [5] - 登陆后移动速度可能减慢 需特别关注其对华东地区的持续降雨影响 [7] 暴雨避险指南 - 低洼地区居民需密切关注内涝风险 避开地下设施和经营场所 [7] - 远离老旧建筑 广告牌等可能坍塌的物体 避免前往山区河道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7] - 洪水期间注意电力设施漏电风险 远离积水区域10米以上 驾车时避免涉水 [8] - 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存在安全隐患 不可食用 [8]
三小时内暴雨预警连升两级 北京此轮强降雨为何没完没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8 13:14
暴雨预警升级 - 北京市气象台在7月28日12时升级发布最高一级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三小时内连升两级 [1] - 预计28日20时至29日07时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6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 个别点可达300毫米以上 [1] - 山区及浅山区出现山洪 泥石流 滑坡等灾害的风险极高 低洼地区可能出现严重积水 [1] 降雨量数据 - 7月24日至25日24小时内 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暴雨量级 [1] - 怀柔东峪一小时降水95.3毫米 密云黄土梁6小时累计降雨315.3毫米 [1] - 27日6时至28日6时24小时内 北京市平均降雨量34.9毫米 城区平均25.3毫米 均达到大雨量级 [1] 降雨成因分析 - 前期降雨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影响 极端强降雨发生在北部山区 [2] - 28日夜间降雨受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高空短波槽叠加影响 [2] - 今明两天冷空气南下 与暖湿气流交汇将造成持续强降雨 [2] 未来天气预测 - 28日傍晚到29日早晨以降雨为主 [2] - 29日午后到傍晚将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 包括雷暴 大风 冰雹等 [2] - 未来几天天气形势多变 需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