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子结构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重铸聚酯薄膜“筋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10:22
行业技术瓶颈 - 聚酯薄膜行业向轻薄化与功能化发展 但挺度不足导致薄膜易塌软变形 影响其在新型显示 新能源汽车 光伏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1]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从分子层面入手 采用钢筋铁骨设计理念 重构优化材料体系 实现国产高端光学聚酯薄膜重大突破 并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1] - 研发的高挺度聚酯薄膜于今年8月初成功导入两家国内偏光片用膜领域的标杆用户 为新型显示用膜产品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1] 核心技术研发 - 研究团队选用生物基来源的FDCA 具有刚性联苯结构的BPDA 以及刚性与极性并存的DPS三种改性单体作为建筑模块 将其嵌入传统PET主链骨架 [2] - 团队通过反复推演分子模型 计算空间位阻与链段刚性关系 经过成百上千次小试聚合与性能测试 最终得出核心配方 [2] 生产工艺挑战 - 团队选择共挤出双向拉伸技术路线 利用模头将不同组成的熔体精密叠合 重点关注三层A/B/A结构设计 表层A负责保护定型 芯层B承载刚性 [3] - 生产工艺对温度 压力极为敏感 酯化阶段温度出现不足10℃的短暂飘移即导致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显著变宽 影响薄膜性能 [3] 技术应用优势 - 该技术打破日韩企业在高端新型显示用聚酯薄膜领域的垄断 挺度提升效果远超行业水平 [5] - 技术完全规避添加无机粒子导致晶点或共混法导致性能不均的弊端 解决传统结晶性聚酯导致薄膜发硬发脆 过机性差的问题 满足近乎零缺陷的严苛要求 [5] - 关键技术单体可源于生物质 结合改性聚酯一次成型制膜工艺 具备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优势 [5] 产品与市场成果 - 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司FG4S FG6S PG2等系列光学聚酯薄膜 为国产新型显示 光伏太阳能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5] - 截至2024年年底 应用该技术的相关产品累计产量近15万吨 [6] - 面向未来预计6万至8万吨每年的市场需求 公司正持续研发具有更高性能的聚酯薄膜新配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