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酯薄膜
icon
搜索文档
重铸聚酯薄膜“筋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10:22
研究光学膜的"火种"在乐凯先辈孜孜不倦地耕耘下得以保存。该公司王钦团队接过这一沉甸甸的接力 棒,开始攻克聚酯薄膜挺度不足这一难题。他们深知,要赋予光学膜"钢筋铁骨",必须从分子结构出发 进行设计。研究团队基于聚酯合成的经验,将目光投向了3种极具潜力的改性单体——生物基来源的 2,5-呋喃二甲酸(FDCA)、具有刚性联苯结构的4,4′-联苯二甲酸(BPDA)、刚性与极性并存的4,4′-二羧基联 苯砜(DPS)。这些单体如同不同特性的"建筑模块",如何精确地将其嵌入传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的主链骨架中,并协调好比例,成为决定成败的"分子密码"。 在聚酯薄膜行业向轻薄化与功能化迈进的进程中,挺度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导致 薄膜易塌软、变形,如同缺乏强健的骨架,难以保持挺括稳定的形态,进而影响了薄膜在新型显示、新 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为解决这一难题,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从分子层面入手,采用"钢筋铁骨"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材 料体系的重构与优化,实现了国产高端光学聚酯薄膜的重大突破。该技术不仅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年8月初,其研发的高挺 ...
双星新材(002585.SZ)发布2025年中报:持续聚焦高价值领域 MLCC离型膜收入同比大增144.4%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9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 [1] - 经营业绩承压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周期性波动及新项目转固等因素影响 [1] MLCC离型膜业务突破 - MLCC离型膜销售量同比增长118.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4% [1] - 高平滑度离型膜在微容科技完成导入并批量替代进口品,打破日韩企业垄断 [2] - 通用级离型膜在微容科技、三环集团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在村田、三星、太阳诱电等国际客户处于验证和批量供应阶段 [2] - 一期产能规划5亿平米将于年内完成,未来整体项目规模达20亿平米 [2] 行业环境与政策导向 - 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推动,包括防止恶性竞争、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等 [3] - 反内卷政策有望缓解BOPET行业供需失衡与价格压力,加速国产厂商向高端化升级 [3] - 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预估达311.5亿元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6亿元,新增专利申请39件、授权专利15件 [3] - 实现新产品持续开发量产10项,包括复合集流体材料等重点项目专利获批授权 [3] - 2025年7月入选"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榜单 [3] 新产品与产业布局 - 载体铜箔产品在研发与技术创新层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已获得初次客户认可并即将落实第二笔采购合同 [4] - 产品覆盖6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和500多个规格,涵盖光学材料、节能窗膜、新能源材料等五大领域 [4] 发展前景 - 公司凭借MLCC离型膜产能释放和技术创新,有望抓住行业反内卷政策及产业升级机遇 [4] - BOPET行业产能增速逐渐放缓,在政策刺激下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
裕兴股份(300305.SZ):上半年净亏损1.24亿元
格隆汇· 2025-08-28 05:12
行业状况 - 聚酯薄膜行业产能释放导致竞争加剧 [1] - 行业供需失衡 [1] 公司经营表现 - 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 [1] - 聚酯薄膜产销量下降 [1]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9
开源证券· 2025-07-09 22:45
核心观点 - 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PPI同比或已见底,预计7月CPI环比在0%左右、同比或在-0.5%左右,PPI同比、环比均有回升,2025年全年CPI平均同比或在-1%-0%区间,PPI平均同比或在-2%--3%区间 [3][8][13] - BOPET行业自律有望助力格局优化、盈利改善,中长期看好行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4][16][18] - 低空经济已迎来纵向落地,建议关注后续板块行情 [5][20][22] - 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阶段向量产验证阶段发展,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建议关注后续行情表现 [6][25] 总量研究 宏观经济 - 6月CPI同比+0.1%、预期0%、前值-0.1%,环比降幅收窄;PPI同比-3.6%、预期-3.2%、前值-3.3% [3][8] - 鲜果、肉类价格回落致食品CPI环比降幅扩大,鲜菜价格或随降雨量增加回升,猪肉价格预计随供给收缩回升 [10] - 6月核心CPI环比连续三个月超季节性,拉动因素或主要来自家用器具与金饰品,服务CPI弱于季节性 [11] - 6月PPI同比回落,黑色、煤炭价格延续回落,石油链产品价格环比由负转正,有色价格震荡回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环比降幅扩大 [12] 行业公司 化工 - BOPET膜性能优良,应用广泛,2014-2024年国内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高速增长,但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产量增速,行业呈“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矛盾 [16][17] - 供给端产能扩张、集中度低且小产能多,新增产能预计2025-2027年投放;需求端消费量增速不及产能及产量增速,市场供应过剩加剧;进出口显示我国对高端产品仍有进口依赖;价格自2022年下跌,行业毛利持续为负;上市公司盈利承压 [17] - 推荐标的东材科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受益标的双星新材、裕兴股份、和顺科技、大东南等 [4][18]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低空经济 - 顶层设计强化,中国民航局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设立专项工作组;地方持续推进,多地出台政策、成立基金、签约项目 [20][21] - eVTOL整机方面,亿航智能获订单、沃飞长空启动生产许可审定、广汽集团首飞成功 [22] - 推荐标的卧龙电驱、绿能慧充,受益标的包括低空制造、基建、运营等领域相关企业 [5][22] - 6月30日-7月4日低空经济A股相关标的平均涨跌幅为+0.0%,美股部分公司有涨有跌 [23] 固态电池 - 上海洗霸拟参竞拍硫化锂相关资产,多家公司固态电池铜箔产品实现供应或获订单 [25] - 固态电池研发推进,多家企业取得进展 [25] - 推荐标的宁德时代,受益标的涵盖设备、电池、正极及电解质等多个领域 [6][25] - 6月30日-7月4日固态电池指数-0.8%,2025年累计+18.2%,相对沪深300指数+17.0%,相关标的有涨有跌 [26][27] 市场表现 - 昨日涨跌幅前五行业为传媒、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医药生物、社会服务,后五行业为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电子、国防军工、家用电器 [1][2] - 沪深300及创业板指数近1年走势展示 [1]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8:18
公司概况与竞争力 - 公司是聚酯薄膜领域有较强竞争力的差异化、功能性产品专业提供商,截至年报披露日获六十六项专利,其中三十一项发明专利 [2] - 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及产品创新、设备改造优化、独特工艺及配方、差异化竞争、先进质量控制体系和客户优势 [2] - 掌握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有色薄膜配方及PET薄膜改性等多项核心技术并产业化,能对生产线多环节技术改造 [4] 发展战略与规划 - 坚持“差异化、功能性”发展战略,聚焦主业,拓市场、强管理、降成本、提效益,追求技术创新,践行精益生产管理,探索高分子材料领域,布局高性能碳纤维相关领域 [2][3] - 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调整市场策略,针对不同行业推出定制化BOPET薄膜解决方案,构建“线上 + 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 [6] 产品与营收 - 主要产品为BOPET薄膜,涵盖电子产品用膜等功能性聚酯薄膜 [4] - 2024年有色光电基膜营业收入占比50.92%,透明膜营收占比33.14%,其他功能膜营收占比13.60% [4] 财务情况 - 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预案拟以总股本7817.63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781.76万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5] - 2024年毛利率下降,后续将开发新产品,扩充产品种类提升盈利能力 [3] - 2024年净利润下降因供需格局变化、行业价格竞争致销售价格下降,部分产品存货跌价损失及信用减值增加 [7] 成本控制 - 通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调整库存、以销定产、工艺改进、精细化生产等长短期结合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3] 行业影响 - AI及5G技术是消费电子行业发展驱动力,未来技术创新和应用将推动产品迭代和市场变革,叠加政策支持,刺激市场需求释放 [4] - 2024年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成投资热点 [7] 股东权益保障 - 规范股东大会召集、召开及表决程序,确保股东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及时准确完整信息披露,实施现金分红政策 [6] 产品生态构建 - 以高分子材料核心技术为支撑,聚焦下游场景需求,通过“技术突破—场景适配—生态协同”闭环体系,构建产品生态 [6]
营收降逾三成,净利亏逾3.5亿元 裕兴股份的2024年有点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1 22:1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亿元 同比下降34 75%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3 57亿元 [1] - 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6 63万吨 5 16万吨 同比下降38 58% 32 92% [2] - 光伏用聚酯薄膜产销量较2023年分别减少8 6万吨 6 96万吨 同比下降67 66% 58 28% [2]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产量3 72万吨 销量2 87万吨 同比增长90 28% 84 34% [6]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聚酯薄膜行业产能持续增长 下游光伏需求减少 供需失衡 [1][2] - 行业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低位 [1][2] - 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 部分产品价格跌破生产成本 [1][2] - N型电池崛起导致双面双玻组件市占率扩张 单玻组件市场萎缩 [2][3] 产能与生产线状况 - 聚酯薄膜总产能约25万吨 产能利用率50 72% [5] - 两条早期生产线因技术落后未启用 [5] - 一条生产线进行薄型化改造 改造后产能下降 [5] - 部分光伏用聚酯薄膜生产线停工未生产 [3][5] 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重点布局电子光学应用领域 调整产品结构 [6]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营收3 08亿元 产品均价同比下降7 09% [6] - 新产品良率影响导致成本上升 [6] - 改造两条原光伏用生产线 分别转向电子光学用薄膜和厚型特色膜生产 [7] 产品与技术动态 - 反射膜 光学离型膜保护膜基膜 光学预涂膜产品形成批量供货 [6] - 光伏电池工艺技术迭代对单玻组件配套材料需求造成冲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