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牙齿再生
搜索文档
动物们从来不刷牙,为什么没有蛀牙?
虎嗅· 2025-06-04 20:38
人类龋齿历史与特征 - 龋齿是牙硬组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发生破坏的病变,初期表现为黑斑,严重时形成蛀洞或导致牙齿脱落[1][2][3] - 人类龋齿斗争史悠久,可追溯至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时期,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遗址也发现龋齿颌骨化石[3][4] - 古代龋齿患病率较低,在3.8%至19.5%之间,但现代发病率显著上升,2017年调查显示5岁儿童龋齿发病率达70.9%[5] 古代龋齿防治方法 - 《黄帝内经》记载用针刺手阳明穴缓解龋齿疼痛,《灵枢经》认为龋齿因食物残渣腐烂引虫蚀牙所致[7][8] - 古代注重口腔清洁,《礼记》提到“鸡初鸣,咸盥漱”,西汉已用榆皮、姜桂等药物填补牙洞,唐代发明银膏填补法[10] - 西方古代医学主要针对龋齿引起的牙痛进行治疗[10] 动物牙齿特性与龋齿预防 -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牙齿可无限再生,端生齿或侧生牙结构使其易脱落或快速更替[11][12][13][14] - 啮齿类动物牙齿虽为恒牙,但能无限快速生长以适应磨损,仅需避免连根拔起即可自我修复[16][17] - 哺乳动物如鲸鱼未进化出无限换牙能力,须鲸牙齿退化代之以角质须,虎鲸通过群体捕猎技巧减少牙齿损伤[19][20][21] 食草动物口腔健康机制 - 食草动物龋齿发病率低,因高纤维食物咀嚼时起到清洁口腔作用,且难以被细菌分解[24][25] - 其强大消化系统减轻牙齿负担,龋齿多从齿龈处发病而非牙齿表面,需定期检查预防[26] - 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均有龋齿可能,严重时可导致无法进食或死亡[23] 糖类摄入与龋齿关系 - 18世纪研究证实糖发酵产物会溶解牙齿,糖分解后形成酸性物质改变口腔PH值,破坏牙表面并促进细菌生长[27] - 人类龋齿高发与蔗糖工业化生产相关,碳酸饮料结合糖与酸性成分,对牙齿危害更大[29] - 动物因饮食习性糖摄入量低,口腔环境自然维持健康,罕见龋齿病例[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