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容性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别让厕所标识成为“智力测验”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20:31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这种"为设计而设计"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用小众的审美标准定义大众的公共 服务。那些需要仔细辨认、需要文化解码才能理解的标识,对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经常出入时尚场所 的人群来说,或许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外来务工者、残障人士等群体而言,这就是实 实在在的使用障碍。当一位老人面对抽象的几何图形不知所措时,当一个内急的孩子因为看不懂标识而 焦急时,所谓的设计感就成了一种不公平的门槛,将一部分人排除在便利之外。 包容性设计的缺失,暴露的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偏差。真正好的公共设计,应该是就手好用,同时 是"隐形"的——让人在使用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又准确得到了需要的信息。不是没有审美追求,而 是把审美建立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之上,把个性表达融入清晰指引之中,不是让使用者来适应设计,而是 让设计去贴近使用者。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商场已经开始根据顾客反馈进行整改,增加中文标注,采用标准图形。这说明 问题并非无解,关键在于设计师和城市管理者是否愿意倾听使用者的声音,是否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实 处。 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虽小,却是检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考验的不仅是设计水平,更是管理 者的公共服务意识和 ...
数字时代如何破解“伪适老”困局
北京青年报· 2025-11-19 14:59
当87岁的李磊明颤巍巍的手指在智能手机屏幕上艰难地点向那些永远"点不准"的广告关闭按钮时,他并 非在与年龄带来的不便抗争,而是在与一整套失灵的"适老"设计博弈。这位老人的困境,映射出千千万 万长者正在经历的数字困境——本应成为助力的"长辈模式",反而成了麻烦的源头。 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看得清,更要看得懂、用得安心。他们需要符合心智模型的交互逻辑,需要彻底屏 蔽广告弹窗的安全环境,需要支持语音和手写的包容性设计。 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弱势群体利益为代价。在呼吁企业真正践行"包容性设计"的同时,更需认识到的 是,解决数字适老问题需要多方合力。 监管部门应当完善标准细则,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明确规定"长辈模式"必须默认关闭开屏广告、弹窗广 告,禁止设置诱导性下载按钮,对违规APP实行"一次警告、二次下架"的严惩机制,用制度红线倒逼企 业敬畏用户。 互联网企业需要超越表面的"大字模式",真正从老年用户场景出发,构建安全、友好、易懂的数字环 境。简化操作流程,取消不必要的注册步骤,将常用功能设置为一键直达。净化界面环境,把广告入口 压缩至最小,所有跳转链接必须设置"确认延迟"功能,避免误触。 在这个奔涌向前的数字时代,不 ...
告别扶梯“左行右立”,好心也需科学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03:36
城市公共交通行为规范演变 - "左行右立"最早源于1944年伦敦地铁的"请站到右侧"标识 旨在为赶时间旅客提供左侧超越通道[1] - 该规则经欧美 日本及中国地铁手册复制推广 成为国际惯例和城市文明标尺[1] - 中国一线城市在地铁建设初期引入该规则 作为文明乘梯标准[2] 行为模式与工程科学的冲突 - 扶梯设计参数(踏面高度21-24厘米 速度0.65米/秒)不适合步行 人为加速增加跌倒踩踏风险[2] - 全球约75%扶梯伤害发生在行走或奔跑时 南京地铁95%扶梯零件损坏源于长期受力不均[2] - 双侧站立模式通行效率更高 每分钟运送113人 比"左行右立"的81人提升39%[2]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方向 - 北京地铁采用"小脚印"标识引导乘客并排站立 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劝导停止扶梯走动[1][3] - 建议设置专用楼梯或快速通道分流赶时间乘客 优化站内引导标识减少拥堵[3] - 倡导"包容性设计"理念 通过加宽通道 清晰指引 多元路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3] 社会行为引导策略 - 需加强科学普及 解释"左行右立"具体危害 同时提供替代方案[3] - 伦敦霍尔本站实验显示 即使通行效率提升30% 缺乏持续提示时乘客仍恢复旧习[1] - 应保留互助精神内核 通过直观方式(如标识)引导行为改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