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包容性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扶梯“左行右立”,好心也需科学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03:36
城市公共交通行为规范演变 - "左行右立"最早源于1944年伦敦地铁的"请站到右侧"标识 旨在为赶时间旅客提供左侧超越通道[1] - 该规则经欧美 日本及中国地铁手册复制推广 成为国际惯例和城市文明标尺[1] - 中国一线城市在地铁建设初期引入该规则 作为文明乘梯标准[2] 行为模式与工程科学的冲突 - 扶梯设计参数(踏面高度21-24厘米 速度0.65米/秒)不适合步行 人为加速增加跌倒踩踏风险[2] - 全球约75%扶梯伤害发生在行走或奔跑时 南京地铁95%扶梯零件损坏源于长期受力不均[2] - 双侧站立模式通行效率更高 每分钟运送113人 比"左行右立"的81人提升39%[2]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方向 - 北京地铁采用"小脚印"标识引导乘客并排站立 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劝导停止扶梯走动[1][3] - 建议设置专用楼梯或快速通道分流赶时间乘客 优化站内引导标识减少拥堵[3] - 倡导"包容性设计"理念 通过加宽通道 清晰指引 多元路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3] 社会行为引导策略 - 需加强科学普及 解释"左行右立"具体危害 同时提供替代方案[3] - 伦敦霍尔本站实验显示 即使通行效率提升30% 缺乏持续提示时乘客仍恢复旧习[1] - 应保留互助精神内核 通过直观方式(如标识)引导行为改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