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左行右立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专家揭秘扶梯左行右立存隐患
北京青年报· 2025-06-13 09:11
自动扶梯安全风险分析 - 北京地铁在部分自动扶梯增加"黄色脚印"标识,倡导市民"站稳扶好"而非"左行右立" [1]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专家从设备安全、乘客风险、运行稳定性三方面分析"左行右立"隐患 [1] 梯级结构差异与乘客风险 - 实测数据显示:普通楼梯台阶高度约15厘米,自动扶梯梯级高度约24厘米,更高梯级易导致踏空摔倒 [1] - 高峰时段单侧行走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跌倒,威胁周围乘客安全 [1] 设备机械磨损与故障风险 - 长期"左行右立"导致单侧滚轮超负荷磨损,另一侧驱动链条受冲击可能引发梯级晃动或脱落 [1] - 单侧链条持续受载会导致两侧长度差异,可能触发安全保护装置强制停梯,高峰时段修复耗时较长 [2] - 突发停梯可能因惯性引发乘客跌倒、挤撞,造成二次伤害 [2] 乘客行为规范建议 - 乘梯时应全程紧握扶手带,避免倚靠护壁板或探身张望 [2] - 携带大件行李建议优先使用直梯,带小孩需防止攀爬或滑行 [2] - 人流密集时需保持一级梯级间距,到达两端应快上快下避免停留 [2] - 紧急情况可按下急停按钮并求助工作人员 [2]
乘地铁扶梯,习惯该改啦!(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从自动扶梯特点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16899—2011)中注明, 自动扶梯是带有循环运行梯级,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运输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即使在非运行状 态下,自动扶梯也不建议当作固定楼梯使用。"北京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解释,由于自动扶梯的梯级高 度往往高于一般楼梯,乘客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行走,容易发生踩空、摔倒等情况,为了乘梯安全,建 议在扶梯上站稳扶好。成都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提醒,如果乘客确有急需,建议选择步梯通行。 从设备维护看,"经过长时间实践,我们发现,长期'左行右立'会导致自动扶梯右侧滚轮磨损量高于左 侧,并因单侧静态与对侧动态的复合应力,对梯级链条施加不对称载荷,使两侧不同步拉长,降低乘坐 舒适性,提高维护成本,增加安全隐患。"有关专家解释。 而且随着地铁客流量不断增加,在高峰时段,自动扶梯的通行压力增大,并排站立能提高自动扶梯有效 载客面积利用率。 北京部分地铁扶梯上出现"小脚印",提醒乘客可并排站立;上海地铁在扶梯乘梯须知中明确:禁止行走 或者奔跑;四川成都地铁专门回应网友,不提倡"左行右立",建议乘坐扶梯时保持静立……多地地铁运 营公司接连发出倡议或提 ...
告别扶梯“左行右立”,好心也需科学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03:36
城市公共交通行为规范演变 - "左行右立"最早源于1944年伦敦地铁的"请站到右侧"标识 旨在为赶时间旅客提供左侧超越通道[1] - 该规则经欧美 日本及中国地铁手册复制推广 成为国际惯例和城市文明标尺[1] - 中国一线城市在地铁建设初期引入该规则 作为文明乘梯标准[2] 行为模式与工程科学的冲突 - 扶梯设计参数(踏面高度21-24厘米 速度0.65米/秒)不适合步行 人为加速增加跌倒踩踏风险[2] - 全球约75%扶梯伤害发生在行走或奔跑时 南京地铁95%扶梯零件损坏源于长期受力不均[2] - 双侧站立模式通行效率更高 每分钟运送113人 比"左行右立"的81人提升39%[2]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方向 - 北京地铁采用"小脚印"标识引导乘客并排站立 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劝导停止扶梯走动[1][3] - 建议设置专用楼梯或快速通道分流赶时间乘客 优化站内引导标识减少拥堵[3] - 倡导"包容性设计"理念 通过加宽通道 清晰指引 多元路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3] 社会行为引导策略 - 需加强科学普及 解释"左行右立"具体危害 同时提供替代方案[3] - 伦敦霍尔本站实验显示 即使通行效率提升30% 缺乏持续提示时乘客仍恢复旧习[1] - 应保留互助精神内核 通过直观方式(如标识)引导行为改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