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能合成生命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1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31 16:15
华人学者科研成就 - 2025年7月30日Nature期刊上线20篇论文中,11篇由华人学者主导(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2] - 中科院深海所杜梦然、彭晓彤团队发现海沟最深处化能合成生命繁茂现象,突破极端环境生命认知[2] - 巴塞尔大学Xiang Zhang、Dongping Chen团队实现血红素蛋白在不对称金属催化氢原子转移中的创新应用[5] 材料科学与高压物理突破 - 北京高压科学中心毛河光院士团队成功合成块状六方金刚石,为超硬材料开发提供新路径[9] - 南方科技大学林玉峰副教授揭示早期地球模型发电机作用不变性,推进地磁起源研究[10] 生物医学与疾病机制 - 麦克马斯特大学Jianhan Wu团队证实ACLY抑制可激活肿瘤免疫并抑制肝癌,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12] - 华盛顿大学刘彩璇、吴可嘉团队开发针对内在无序蛋白的扩散蛋白结合剂,拓展蛋白质设计边界[17] - Scripps研究所Baiyuan Yang团队发现基于SuFEx的抗结核化合物可不可逆抑制Pks13,为结核病治疗提供新策略[19] 神经科学与灵长类模型 - 斯坦福大学丁军团队揭示运动学习过程中皮质纹状体轴突末梢重塑机制[7] - 斯坦福大学Shixuan Liu参与构建鼠狐猴分子细胞图谱,为灵长类基因与疾病研究建立新模型[14][15][16] AI与免疫治疗创新 - 斯坦福大学James Zou团队利用AI虚拟实验室设计出新型SARS-CoV-2纳米抗体,展示计算生物学应用潜力[22] 过敏与炎症机制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徐墨团队发现上皮细胞膜穿孔直接诱发过敏性气道炎症,为哮喘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20][21]
【新华社】我国科学家发现“吃”硫化氢和甲烷的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新华社· 2025-07-31 08:23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这些环境中的甲烷,是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不断将由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 转化而来的,表明深渊海底之下还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这一发现也直接挑战 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为理解深海碳循环 的复杂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此外,据科研人员介绍,该研究不仅发现了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也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深刻影 响着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科学家们推测,这一现象不是个例,在全球深渊海沟存在一 条"化能生命长廊"。 在水深9533米的海底世界,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它们不依赖阳光,而是利用 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研究团队, 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这些生命群落及伴生流体活动,相关研究成果7 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科研人员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的深渊及绵延2500公里的海沟底部,发 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这些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 成,它们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