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搜索文档
“深海本没有路,我们就是道路” 中国载人深潜“双子星”勇闯无人区
环球网资讯· 2025-10-04 17:24
载人深潜技术成就 -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自2016年运行以来,相继交付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2017年)和全海深“奋斗者”号(2021年)载人潜水器 [2] - 截至报告期,“深海勇士”号累计下潜858次,“奋斗者”号累计下潜441次,下潜次数和运维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 “奋斗者”号依托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已实现万米深潜探索常态化,并获批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4][11] 深海探测应用与能力 - “深海勇士”号将执行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任务,团队自主研发的水下摄影测绘技术绘制了由近6万张照片拼接的高清海底地图 [5][7] - 载人深潜团队持续创新,提升潜水器的定位导航精度和摄影测绘频率,以精准提取超过10万件文物 [9] -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已吸引10个国家145名科学家参与,对全球九大深渊进行系统研究 [11] 国际合作与未来规划 - 国际科学家初期对中国深潜装备存有疑虑,但通过联合科考(如与新西兰的合作)证明了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18][20] - 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下潜至“魔鬼西风带”的普伊斯哥海沟最深点,在75小时内完成5次下潜并获取大量珍贵样本 [23] - 未来“深海勇士”号将专注于深海考古、救援打捞等复杂任务,而“奋斗者”号将领导全球深渊系统研究并拓展至极区冰下载人深潜 [27] 技术研发与科学发现 - 科研团队正研发新一代深渊探测光谱仪等全海深高精尖技术装备,推动装备向精细化、小型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 [15][16] - 深渊环境中的生物样本(如具有抗氧化和调节血糖能力的动物)为新型药物研制提供了潜在资源,有望服务于国民健康 [25]
挺进万米深渊, 用“大国重器”解锁中国深度
央视网· 2025-10-04 17:07
深海探测技术发展 - 深海探测需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 [1] - 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和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于2017年和2021年交付使用 [3] - 截至今年9月底,“深海勇士”号已累计下潜858次,“奋斗者”号累计下潜441次,下潜次数和运维能力国际领先 [3] 载人深潜装备技术升级 - “深海勇士”号升级后机械臂持重力是原来的两倍,关节更灵活,可抓取更大更重物品 [11] - “深海勇士”号新增艉侧推可大大缩小转弯半径,基本实现原地360度任意角度旋转 [11] - “奋斗者”号新增“二次抛载装置”,可在上浮过程中于距水面300米左右深度悬停,自由航行至安全区域再上浮 [13] 深海科考应用与国际合作 - “深海勇士”号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团队自主研发水下摄影测绘技术绘制高清海底地图,核心区和环形区由近6万张照片拼接而成 [7] - 在黑暗和洋流扰动下,精准定位并提取10万多件文物,考验潜水器的定位导航精度和摄影测绘频率 [9] - 依托“奋斗者”号,中国科学院于2022年发起“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联合多国科学家探索全球超6000米的深渊 [13] -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在三年内吸引10个国家的145名科学家,对全球九大深渊进行系统研究,并于今年获批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15] 未来探索计划与方向 - “十四五”期间,依托“奋斗者”号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实现万米深潜探索常态化 [5] - 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挑战位于“魔鬼西风带”的普伊斯哥海沟,实现人类首次下潜至该海沟最深处,并在恶劣海况下75小时内完成5次下潜 [19] - 未来“深海勇士”号将执行深海考古、救援打捞等复杂任务,“奋斗者”号将带领国际科学家系统研究全球深渊并开展极区冰下载人深潜研究 [21]
深海所领衔团队发现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海南日报· 2025-08-03 10:13
深海科学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9533米深度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1] - 研究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极端深度和2500公里范围海沟底部观测到全球分布最深、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1] - 发现的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依靠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流体维持生命 [1] 科研成果价值 - 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研究不仅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后续可能揭示全新代谢途径和极端压力适应机制 [1] 国际科研计划进展 - 本次研究属于深海所主导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GHEP)重要组成部分 [2] - GHEP是为期10年的国际科研计划,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探索地球深渊无人区 [2] - 研究团队已规划更多考察任务,将进一步探索化能生态系统全球分布格局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潜在影响 [2]
【新华社】我国科学家发现“吃”硫化氢和甲烷的最深海底生命群落
新华社· 2025-07-31 08:23
研究突破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 位于水深9533米海底 [1] - 科研团队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深渊及绵延2500公里海沟底部发现大规模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 [1] - 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 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1] 科学发现 - 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环境中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转化而来 表明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深部生物圈 [1] - 发现直接挑战"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海洋表层沉降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 [1] - 研究不仅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 还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深刻影响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 [2] 研究计划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重要组成部分 该国际科研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 [2] - 计划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奥秘 [2] - 科学家推测化能合成生命现象不是个例 在全球深渊海沟可能存在一条"化能生命长廊" [2]
新华鲜报|中国深渊科考,走向世界!
新华社· 2025-06-08 11:21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 - 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的"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标志着国际大科学合作开启新篇章 [1] - 计划联合新西兰、丹麦、德国等10余国科研力量,共同探索地球最深海洋"无人区",推动深渊科学系统性研究 [1][5] - 聚焦深渊极端环境生命地质多尺度过程,涵盖生命演化、板块构造、碳循环等五大研究方向,旨在建立深渊科学学科体系 [6] 中国深潜技术发展 - 中国载人深潜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自主研发"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后,又推出全球唯一万米级强作业型"奋斗者"号 [3] - "奋斗者"号在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中创造75小时完成5潜次的深潜纪录,并首次抵达该海沟最深处 [5] - 过去10年联合10国145名科学家完成214潜次,覆盖马里亚纳海沟等全球9条深渊 [5] 国际合作成果 - 中国-新西兰普伊斯哥海沟联合科考由8国68名科学家共同实施,实现数据与样本全球共享 [5] - 中国已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分别吸引27个和58个国际成员参与 [6] -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由中国科学家领衔,获18国团队联合署名 [6] 深渊科学价值 - 深渊指深度超6000米的海沟,具有高压、低温、无光等极端环境,对研究生命起源、板块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至关重要 [3] - 全球已知37条深渊分布分散,需国际合作解决物种基因交流、地理隔离等跨区域研究难题 [3] - 深渊探索将为深海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