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能合成生态系统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海外版】我国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合成生态系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9:58
该研究对理解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发现这些环境中 的甲烷实际上是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这一结果表明,在深渊海底之下还存在着一个前所 未知的、庞大活跃、由产甲烷微生物主导的深部生物圈,不断将由沉降有机质分解而来的二氧化碳转化 为甲烷。因此,这一过程可能封存了大量的从上层海洋沉降的有机碳,并以天然气水合物等形式在深渊 海底形成规模巨大的甲烷储库,挑战了传统的深海碳循环模式。 这一发现也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 点。研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在深渊生态系统发挥着比想象中更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深渊生 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此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了"全球化能生命长廊"假说,指出化能合 成生态系统在深渊的分布可能远比目前发现的更为广泛,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条沿构造活动活跃、 有机质丰富的海沟底部分布的化能生命走廊。 (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第09版) 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 留申海沟发现了全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 ...
我国科学家发现全球最深化能合成生态系统
人民日报· 2025-08-04 03:07
深海生态系统新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全球最深(9533米)、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1] - 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巨大甲烷储库,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1] - 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深渊中延绵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这些生命利用地质流体化学反应而非阳光获取能量[1] 化能合成生命特征 - 在深达9533米、跨越2500公里的海沟底部观测到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的群落[2] - 生命群落依靠断层上涌的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可能包含新物种及全新代谢途径[2] - 首次直接证实化能合成生命在极端深度的广泛存在,挑战传统生命生存能力认知[2] 碳循环机制突破 - 气体同位素分析显示甲烷由沉积层深处的微生物活动产生,揭示庞大活跃的深部生物圈[2] - 产甲烷微生物将沉降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形成规模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库[2] - 该过程封存大量上层海洋有机碳,显著改变传统深海碳循环模式认知[2] 生态系统理论革新 - 发现直接挑战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赖海洋表层沉降有机物的传统观点[3] - 证实化能合成生命对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更重要作用[3] - 提出"全球化能生命长廊"假说,预测化能生态系统可能沿构造活跃海沟广泛分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