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鱼北养
icon
搜索文档
从“南鱼北养”到“国产良种”,山东水产全链条创新
大众日报· 2025-10-08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通过全链条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南鱼北养”和“国产良种”的突破,显著提升了海水鱼和大闸蟹的养殖效率与品质 [1][2][5][8] 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 - 在国内首创海水鱼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采用电厂蒸汽、温排水实现恒温养殖,相较传统流水养殖节水90%、节能69%、减少尾水排放90%以上 [3] - 养殖车间配备鱼类生物量估算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及水质传感器,实现24小时监测,单位水体养殖容量达50公斤,是传统流水养殖的5倍 [3] - 通过“陆海接力”模式,将鱼苗或中鱼送至“蓝钻一号”等生态围栏海上养殖,解决传统养殖无法容纳大规模成鱼的难题 [3][7] 种业研发与良种创制 - 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在国内首次实现东星斑、红瓜子斑的室内全人工繁育,培育东星斑苗种300余万尾、红瓜子斑苗种100余万尾 [4] - 二十多年来成功实现20多个海水鱼类的人工繁育和产业化生产,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与10余家科研单位合作 [5] - 采用全基因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前沿技术,对2000多尾野生亲本进行遗传背景解析,筛选优质亲本 [6] 产业规模与市场供应 - 北繁基地计划建设29座数字型工厂化育养车间,目前A1、A3、B3、B4、B5等车间已投入使用 [3] -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前,有3万多斤东星斑、2万多斤红瓜子斑上市,销往全国各地 [4] 大闸蟹良种选育进展 - 东营合作选育耐盐碱、成熟早、品质高的“黄河口1号”大闸蟹良种,目前已选育到第3代,个头变大、成熟期更早、品质更稳定 [8] - 采用全基因组和分子选育技术,基于黄河野生大闸蟹群体进行精准筛选,计划通过4-6年选育后申报国家级良种,在沿黄省区盐碱地推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