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算力配平

搜索文档
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专家会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海星光年、普天科技、black sky公司、之江实验室、国信宇航 - **行业**: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三体计算星座介绍** - **定义**:将地面设计中心放到天上,在未来天空建立由计算板块运力组成的计算能力,涵盖实验室、通信终端、卫星指导平台及合作伙伴 [2] - **与传统星座对比**:传统星座如通信导航遥感星座是孤立单体卫星计算,三体计算星座将天上运力集成化,通过激光连接卫星,把孤立计算能力变为运营平台 [2][3] - **优势**:省去计算单元功耗,节省电池包等大小;数据实时下跌,通过激光链路将拍照数据传至计算星座,经大模型计算得出有效价值,同时可将原始数据下地 [3][4][5] - **对中美博弈及行业的意义** - **中美对比**:美国black sky公司发了AI卫星提升太空侦察效率,国际银行推出2800颗星的星算体系;美国星盾计划已发射800颗卫星,为军方提供服务,融合通信、导航、遥感及智能处理系统;三体计算星座是非军用,为科研和低空卫星等提供计算服务 [5][6][16] - **行业变革**:牵引中国星座体系变革,提高卫星执行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分配,降低卫星星座数量 [6][7][8] - **产业链情况** - **规划**:两年内发射不少于100颗卫星,实现天上小型智能网络;五年内发射1000颗卫星,未来构型星座会更大且反复迭代 [12][13] - **资金支持**:背后有浙江省国土委、科技厅和国资平台支持,国家对星座体系非常支持 [13] - **商业模式** - **盈利方式**:之江实验室是非盈利机构,将部分权限放给共建方如国新宇航等,共建方可以盈利 [19][20] - **商业闭环**:之江实验室承担部分非盈利功能,商业公司完成盈利部分,投资主要由之江实验室等有背景的单位进行 [24] - **技术相关问题** - **散热问题**:卫星一半时间在上光面,一半时间在背光面,卫星贴有保温材料,上光面只有太阳能翻版吸收大量热量,散热不是问题 [20] - **与地面AIDC数据中心关系**:主要服务天上业务星,在少量余量时对地面数据做补偿,未来是否完全替换地面数据中心不确定 [21][22] - **轨道问题**:卫星轨道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23] - **组网问题**:目前自组网,留接口与星网互联,待星网二载芯小批量实现后接入,接入方式需与星网深度沟通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高分卫星数据情况**:高分卫星一张照片数据量可达几十G,辐射约两公里以上,均度可达一米甚至零点一米 [3] - **遥感卫星重访率问题**:传统遥感卫星重访率低,需至少三颗星对区域连续拍照,三体计算星座可降低卫星废裂式重访的星座数量 [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