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计算星座

搜索文档
普天科技(002544):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携手行业伙伴,强强联合助力“三体计算星座”建设
开源证券· 2025-06-30 17: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为中国电科通信板块上市平台,有望受益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蓝海,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2、2.07亿元,EPS分别为0.16、0.21、0.3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50.0、112.4、77.0倍,维持“买入”评级 [4] 相关事件 - 6月25日,氦星光联与中电科普天科技、北京忆芯科技在之江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助力“三体计算星座”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 [5] 合作创新内容 - 此次合作汇聚央企、民企与科研机构三方优势,围绕“三体计算星座”建设展开多维创新,聚焦空天算力网络构建、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攻关及商业化运营探索,共同打造新一代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 [6] - 联合创新中心将整合多方技术资源,重点推进三大领域创新:空天传输通道升级,突破激光 - 微波复合传输技术,提升星间、星地链路传输速率与稳定性;智能卫星平台研发,结合存算一体化技术,探索具备在轨数据处理能力的新型卫星架构;商业应用生态构建,推动空天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政务、行业及商业用户提供创新服务模式 [6] “三体计算星座”情况 - 5月14日,“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7] - 公司作为国内通信领域的技术先锋,有望深度参与“三体计算星座”建设,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7]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463|4,973|5,808|6,807|8,053| |YOY(%)|-22.8|-9.0|16.8|17.2|18.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6|11|106|142|207| |YOY(%)|-83.3|-68.6|850.8|33.4|46.0| |毛利率(%)|17.3|17.1|18.3|19.1|19.4| |净利率(%)|0.7|0.2|1.8|2.1|2.6| |ROE(%)|0.5|0.1|2.8|3.6|5.0| |EPS(摊薄/元)|0.05|0.02|0.16|0.21|0.30| |P/E(倍)|448.4|1425.9|150.0|112.4|77.0| |P/B(倍)|4.3|4.3|4.2|4.0|3.8| [8]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流动资产|8800|8355|9832|11338|12085| |现金|2382|2074|4397|2839|5253|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4583|4355|2994|5914|3552| |其他应收款|134|79|169|121|223| |预付账款|91|108|124|148|174| |存货|1313|1351|1717|1846|2349| |其他流动资产|298|387|431|469|533| |非流动资产|1377|1539|1553|1577|1632| |长期投资|0|0|2|4|6| |固定资产|593|580|672|754|838| |无形资产|224|277|259|243|231| |其他非流动资产|560|682|619|576|557| |资产总计|10178|9894|11385|12915|13717| |流动负债|6255|5899|7298|8705|9310| |短期借款|646|675|675|1622|675|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4615|4220|5576|6016|7506| |其他流动负债|993|1003|1047|1067|1129| |非流动负债|82|168|150|133|120| |长期借款|0|100|82|65|52| |其他非流动负债|82|68|68|68|68| |负债合计|6337|6067|7448|8838|9430| |少数股东权益|110|101|104|109|115| |股本|683|681|681|681|681| |资本公积|1960|1949|1949|1949|1949| |留存收益|1130|1124|1215|1345|1531|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730|3726|3832|3968|4172| |负债和股东权益|10178|9894|11385|12915|13717| [10]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5463|4973|5808|6807|8053| |营业成本|4519|4120|4745|5510|6488| |营业税金及附加|28|20|25|29|35| |营业费用|240|197|215|245|282| |管理费用|237|221|227|259|298| |研发费用|274|252|261|300|346| |财务费用|12|-3|-8|-24|-28| |资产减值损失|-33|-30|-35|-41|-48| |其他收益|35|38|37|38|38|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0|0|0|0| |投资净收益|-0|0|-0|-0|-0| |资产处置收益|0|0|0|0|0| |营业利润|10|9|165|269|367| |营业外收入|6|4|5|4|4| |营业外支出|2|4|4|4|4| |利润总额|14|8|166|270|367| |所得税|-5|6|57|123|154| |净利润|19|2|110|146|214| |少数股东损益|-16|-9|3|4|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6|11|106|142|207| |EBITDA|76|93|225|335|439| |EPS(元)|0.05|0.02|0.16|0.21|0.30| [1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287|56|2454|-2353|3550| |净利润|19|2|110|146|214| |折旧摊销|94|100|109|129|147| |财务费用|12|-3|-8|-24|-28| |投资损失|0|0|0|0|0| |营运资金变动|28|-310|2424|-2388|3472| |其他经营现金流|133|267|-180|-217|-254| |投资活动现金流|-133|-185|-123|-154|-202| |资本支出|133|186|121|152|201| |长期投资|0|0|-2|-2|-2| |其他投资现金流|0|1|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201|-145|-9|2|13| |短期借款|-34|29|0|947|-947| |长期借款|-200|100|-18|-17|-13| |普通股增加|-0|-2|0|0|0| |资本公积增加|7|-11|0|0|0| |其他筹资现金流|27|-261|9|-928|973| |现金净增加额|-51|-270|2323|-2505|3361| [10]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 | | | |营业收入(%)|-22.8|-9.0|16.8|17.2|18.3| |营业利润(%)|-95.8|-16.7|1826.6|62.7|36.3|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3.3|-68.6|850.8|33.4|46.0| |获利能力| | | | | | |ROE(%)|0.5|0.1|2.8|3.6|5.0| |ROIC(%)|-0.5|-0.0|1.7|2.0|3.4| |偿债能力| | | | | | |资产负债率(%)|62.3|61.3|65.4|68.4|68.7| |净负债比率(%)|-39.0|-33.1|-91.6|-27.4|-104.8| |流动比率|1.4|1.4|1.3|1.3|1.3| |速动比率|1.2|1.1|1.1|1.1|1.0| |营运能力| | | | | | |总资产周转率|0.5|0.5|0.5|0.6|0.6| |应收账款周转率|1.3|1.3|1.8|1.7|1.9| |应付账款周转率|1.2|1.2|1.2|1.2|1.2| |每股指标(元)| | | | |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0.05|0.02|0.16|0.21|0.30|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0.42|0.08|3.61|-3.46|5.22|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5.48|5.48|5.63|5.83|6.13| |估值比率| | | | | | |P/E|448.4|1425.9|150.0|112.4|77.0| |P/B|4.3|4.3|4.2|4.0|3.8| |EV/EBITDA|191.2|158.9|55.3|44.6|26.4| [10]
余杭区今年首要任务“创新引领”
每日商报· 2025-05-30 06:21
商报讯(记者潘婷婷通讯员徐颖谭琴)本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 座"首批12颗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将算力送入太空。未来,老百姓有望通过这个星座便利地用上计算卫 星、遥感卫星等带来的服务。 天目山实验室发布的新型"飞行汽车"、灵伴科技的Rokid AR Lite、零零科技的哈浮飞行相机、强脑科技 的深海豚Easleep多功能智能睡眠仪、程天科技的助力外骨骼机器人GOGO……像这样的余杭"未来特 产",接下来会遍地开花。 这两天,余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今年余杭要开展"六大 行动",其中"创新引领"行动是首要任务,里面涉及不少未来科创产业的布局。 具体来说,余杭将以科创平台为核心抓手,持续引进、培育科创尖兵集群,发挥科创平台在载体建设、 人才引育、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全年将落地成果转化项目120个以上。 其次,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雏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体系。目前,余杭区已 出台"科创十条",今年还将实施"全链条科研攻关突破行动",争取全年支持实施重点研发项目30项以 上。 余杭正在推动"科技成果 ...
瞄准“难而正确”的事情 余杭发力向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52
北航杭州国际校园 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 灵伴科技AR眼镜 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成功 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 2025年,全球经济大环境依旧复杂多变。余杭的发展前景是不是面临挑战?答案当然是。但哪一年 不是呢?关键是如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翻开2025年余杭区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等关键词跃然纸上,勾勒出这一年余杭 的"战术板"——把各项工作中"难而正确"的事情做好。 从经济增速的稳健曲线到民生实事的温暖清单,从创新驱动的硬核举措到生态治理的绿色承诺,余 杭始终以"有解思维"打通堵点难点,对"正确的事"有着清晰的注脚:既要锻造引领未来的科技硬实力, 更要涵养温暖城市的人文软实力,让每个人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眼下,2025即将过半,余杭已手握"经济首区""在余杭看见未来中国""五千年中国看良渚"三张"金 名片",要继续创造"发展态势好、创新实力强、文化积淀深"的佳话。 "3、2、1,点火!"在瞬间喷涌的橙色烟雾中,长征二号丁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搭 载12颗计算卫星直入云霄,13分37秒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具备整轨 ...
5G-A筑基,千星织网:空天地海AI通感算网络如何重塑智慧地球
36氪· 2025-05-27 11:37
随着通信技术、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全球正加速迈向"通感算一体化"的新时代。地基与天基网络作为两 大核心基础设施,正在各自的轨道上实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地基通感算网络以5G-A技术为代表,通过增强通信性能、扩展感知维度、提升算力协同,赋能智慧城市与交通;天基 通感算网络则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为标志,将人工智能与算力部署至太空,构建天地一体的智能网络。 两者的协同演进,将最终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感算网络实现,重塑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 一、地基通感算网络:从5G-A到智慧城市协同 在地基通感算网络的落地中,智慧交通是核心场景之一。以蘑菇车联为代表的企业,正围绕"通信-感知-计算"的融合 架构,构建AI驱动的通感算网络。通过部署路侧智能单元(RSU)、高精度地图与云端AI大模型,蘑菇车联实现了对 城市交通流的全局感知与动态优化。 具体而言,其系统通过5G-A网络实时传输车辆、行人及环境数据,结合边缘计算节点进行本地化处理,再通过云端AI 大模型MogoMind进行全局决策。这一架构突破了单车智能的感知局限,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够预判盲区风险、优化路 径规划,并实现多车协同通行。例如,在交叉路口场景中,系 ...
开启AI太空征途 我国“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17:12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首批一轨12颗卫星 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三体计算星座"由浙江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 射。其中,之江实验室承担了首发任务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的研制工作,国星 宇航承担了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我国也开启了在太空发展AI的征途。 之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 (每秒744万亿次浮点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浮点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 储容量,建成后定位为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计 算)。 此外,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全球首个成功发射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这无疑将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 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把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拓展至太空。 算力卫星首度揭开面纱 伴随近年来我国火箭发射的频繁,以及星座组网概念的普及,传统 ...
王坚:之江实验室已启动“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今年将布局超50颗计算卫星星座
快讯· 2025-05-21 17:49
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 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BEYOND Expo 2025开幕式上提出算力是进入AI领域的最大障碍之一 [1] - 公司已布局建设太空计算系统"三体计算星座"项目 [1] - 计划2024年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1] - 目标2027年前完成100颗左右计算卫星规模建设 [1] 太空计算系统发展 - 之江实验室将太空计算系统作为突破AI算力瓶颈的重要方向 [1] - "三体计算星座"项目代表公司在轨道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 [1] - 项目名称可能受到科幻作品启发 体现前沿科技探索性质 [1]
“三体计算星座”发射成功 国产自主研发激光通信终端创全国之最
央视网· 2025-05-20 13:40
原标题:全球首发"三体计算星座"发射成功 国产自主研发激光通信终端创全国之最 激光通信终端核心组件EDFA光放大器、精密振镜系统等关键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将星间建链时间 压缩至15秒,系统功耗降低三成左右。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工业级制造流程革新,该型终端研制周期从传 统航天产品的24个月缩短至4个月,单台成本大幅下降,开创了航天产品"既要尖端性能又要工业成 本"的双轨突破模式。 在航天科技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节点,首次构建天基分布式计算架构,将地面云计算能力延伸至近地轨 道;首次实现商业级激光通信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破解了传统航天技术"能用但用不起"的困局;首次形 成空天地海全域覆盖的实时通信网络,为未来深空探测、海洋监测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框 架。 5月14日,搭载长二丁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其承载着人类对天基智能探索的"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成 功入轨。此次发射任务,国内企业氦星光联自主研发的激光通信终端如同太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为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系统奠定了关键性技术基础。对于激光通信领域来说,本次创造了两个全国之最:第 一是单次发射激光通信型号最多,第二是终端数量最多、建链通信最多。本次氦星光联提 ...
科技日报:“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科技日报· 2025-05-19 07:24
项目背景 - 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1] - 项目由之江实验室联合全球合作伙伴于2023年启动构建,2024年11月正式立项[2] - 星座名称源于牛顿"三体问题"概念,象征多主体协同工作的复杂性[2][3] 技术突破 - 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至P级,实现10-100倍性能飞跃[5] - 星载智能计算机和80亿参数天基模型构成星座"智慧大脑"[5] - 星载高通量路由器支持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传输[5] - 首次实现整轨卫星互联的太空在轨计算能力[5] 应用场景 - 数据处理时效从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秒级,如森林防火场景[7] - 支持双星协同观测伽马射线暴等天文现象[4] - 解决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仅能传回10%有效数据的问题[4] - 科学实验卫星日数据回传量从500G提升至20G[4] 发展规划 - 首发12颗计算卫星搭载X射线偏振探测器[4][5] - 2024年计划完成超50颗卫星部署[7] - 2027年前建成100颗卫星规模[7] - 最终构建千星规模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5]
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0
5月14日,我国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批12颗计算卫星成功发射。作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 座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并计划建成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这 是人类首次将大规模算力部署至太空,开启了人工智能从地面向宇宙拓展的新纪元。 根据功能的不同,现有卫星可分为通信、导航、遥感三大类,计算卫星是个新成员。我国算力资源位居 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6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 24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地面有那么多算力中心,为何还要在天上部署算力? 从需求看,突破卫星数据处理瓶颈是太空经济发展的刚需。 传统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限于带宽和延迟,仅有不足 10%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且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差。太空计算星座致力于突破这一卡点,基于强大的天 基计算与互联互通,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天感天算"。从卫星数据采集到提供信息服务,过去需 要天级、周级甚至月级的响应时间。"天感天算"可将之大幅缩短至秒级,能为深空探测、应急救灾、低 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从成本看,太空计算具 ...
算力和AI上天!三体计算星座“天数天算”,太空算力有啥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9:39
发射事件与项目背景 - 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12星,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这也是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4][6] - 本次发射同时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与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两大计划的首发星座[4] - "三体计算星座"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打造,规划千星规模,总算力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4] -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牵头,拟构建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的天基算力网络[6] 技术突破与架构 - 计算卫星被定义为继通信/导航/遥感后的第四种卫星,将成为前三种卫星的基础设施[7] - 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智能网联平台,每颗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互联与太空在轨计算[11][15] -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使单星算力从T级跃升至P级,提升10-100倍,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13] -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13]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可处理L0-L4级卫星数据并执行异轨激光接入等试验[16] 应用场景与价值 - 解决传统"天感地算"模式的数据回传瓶颈(如太阳观测卫星每日仅传回500G数据中的20G)[8][10] - 数据处理时效从天/小时级提升至分/秒级,实现"天数天算"和"地数天算"[10] - 能源成本优势:采用100%太阳能供电,运营成本随年限递减[10] - 支持全球林火秒级监测、低空飞行器实时定位、应急防灾等低延时场景[17] - 赋能卫星数据从二维到三维的实时处理,支撑数字孪生、低空导航、机器人训练等应用[18] - 为深空探测提供实时计算支持,如本次搭载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可对伽马暴进行在轨分类[18] 行业意义 - 开创"算力上天+AI上星"的新范式,推动空天产业变革[11][18] - 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拓展太空应用边界,未来将向公众开放卫星服务[18] - 全球趋势:欧美也在推进天基数据中心计划,中国率先实现整轨组网[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