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计算星座

搜索文档
之江实验室:贡献全球科技公共产品
科技日报· 2025-09-30 07:54
成立于2017年9月的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非营利新型研发机构。该实验室致力于建 设服务支撑浙江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打造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和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实践 样板。 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瞄准国家战略前沿、科技创新变革、战略产业创新三大战略需求,重点推 进"三体计算星座"、021 LSM大科学模型等科研任务。 当前,之江实验室积极践行开放科学行动,打造开放创新基础设施zero2x,以及地学领域大模型 GeoGPT和天文领域大模型OneAstronomy等全球科技公共产品,以"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开放 创新机制,助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让人工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全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古埃及消亡警示录:文明不死于他杀,而死于“惰性”?
虎嗅· 2025-09-19 07:33
2025年的夏天,在我的号召下,我们几个朋友家庭组了一个小团,把埃及、土耳其和希腊这三个国家串 联走了一圈。这一路目睹了古埃及文明曾经创造的辉煌:无论是金字塔的宏伟、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的绚 烂,还是卢克索神庙的精致,都在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鼎盛。 然而,比起这些奇观,我更好奇的是:古埃及为何在持续了约2500年后逐渐消亡?古希腊又是如何接过 古埃及文明的火种并异化发展的?相比单纯的观光,这些问题的答案激起了我更大的兴趣。 古埃及衰亡:文明惰性 古埃及文明逐渐消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资源错配与社会内耗、信仰体系崩溃、创新停滞与外部冲击这 4方面造成的。 首先是资源错配与内耗。 在法老集权体制下,古埃及的大量社会资源被投入到金字塔、神庙等宏大的神权工程中,却很少用于提 升生产力和公共福祉。 据希罗多德记载:"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 地的果实……"。这些对非生产性事务的过度投入,削弱了埃及对经济和民生危机的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古埃及过度依赖尼罗河的自然馈赠。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淤泥,让农业获得长期稳定的 高产。然而正因丰饶的自然条件,埃及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从公元前13 ...
潮评丨让“黑土地”跑出更多创新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31
创新成果与案例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全球首款“骨02”骨胶水,断骨黏合仅需3分钟 [2] - 浙大学霸创立的阜博集团在全球数字版权市场取得领先,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迪士尼等提供技术支持 [2]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杭州创新集群位列全球第13位,创历史新高 [2] -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产生超过50项重大科技成果,例如通义千问Qwen3模型、DeepSeek-R1-0528推理模型和“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 [3] - 创新成果来源多样,包括老牌科研院所、大型民营企业和初创公司 [3] 创新环境与生态 - 浙江省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造最具活力的“黑土地”,强调机会平等、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2][3][5] - 创新生态的“有机质”包括基础研究的深厚积累以及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并对其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4] - 各类产业基金集群持续为民营企业科技领域提供资金支持 [4] - 人才使用模式灵活,人才无论落在高校、企业或科研院所,其成果均能实现转化 [4] 未来发展重点 - 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制度壁垒,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 - 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创新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5] - 需精心营造包容的文化,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更宽的成长通道和更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5]
杭州六小龙首次齐聚,今年数贸会怎么玩?
第一财经· 2025-09-15 12:25
本届展会规模创新高,展商数量超1700家。 强脑科技也将携其最新力作——仿生灵巧手Revo 2 惊艳亮相。仅六颗鸡蛋的重量,却能轻松提起20kg 重物!内嵌多模态触觉传感器,能够精准感知物体的硬度、纹理与受力方向,使其不仅能"握住"物体, 还能"感受"它。 9月25日至29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下称"数贸会")将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今天,展览 门票预售通道正式开启。 本届数贸会以"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策划1个主题展区及7大特 色产业展区,覆盖数字订购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产品贸易和数据贸易五大前沿领 域。 六小龙集结"上新" 在"数智未来"主题展区,杭州六小龙首次齐聚一堂,以场景化的方式,集中展示各自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硕果以及在生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前不久,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原本备受期待的《黑神话:悟空》DLC并未现身,取而代之的是其第二 部新作《黑神话:钟馗》。这次,游戏科学将把《黑神话:钟馗》的精彩PV"搬"到数贸会现场。 在诸多场合"出尽风头"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也来了。这款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拥有23至43个 关节电机,身 ...
十大券商策略:“慢牛”行情延续,多维择时模型持续看多A股
格隆汇APP· 2025-09-15 08:39
全球股指表现 - 上周全球股指多数上涨 亚太市场领涨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3% A股深证成指累涨2.1% 创业板指累涨2.1% [1] 券商策略观点 - 中信证券指出行情大多跟出海相关 配置应坚守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 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化工/游戏/军工 日均成交回归1.6-1.8万亿元可消化情绪溢价 [1] - 华泰证券多维择时模型累计收益40.41% 持续看多A股 看好酒类/贵金属/银行/石油石化 新增食品/煤炭行业 [1] - 光大证券持续看好牛市 认为估值合理未透支 关注美联储降息和公募资金回暖 9月配置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电子/汽车/传媒 中长期重点关注TMT主线 [2] - 中金指出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 恒指站上26000点 风险溢价降至5.1%为2018年初以来最低 建议关注有基本面结构和中期不输空间的板块 [3] - 信达证券认为9月是快牛和慢牛分水岭 若为快牛则10月后可能开启连续上涨 当前牛市有政策催化可能发展成大级别牛市 [4] - 中信建投建议继续聚焦景气赛道 关注通胀改善 基本面因素可能重回视野 行业重点关注AI/生猪养殖/新能源/新消费/创新药/有色/基础化工/非银 [4][5] - 华西证券认为9月A股慢牛行情延续 美联储9月降息成共识 景气赛道享受估值溢价 TMT领域2025年盈利预期亮点较多 [6] - 华金证券指出A股短期可能继续震荡延续慢牛 行业配置短期逢低配置科技成长和周期行业 [7] - 东吴证券建议布局泛AI产业链中滞胀分支作为看涨期权 如存储/AIDC配套设施/AI应用等 [7] - 银河证券看好卫星互联网新空间 认为三体计算星座推动卫星通信从连接向智能跨越 重塑产业链商业逻辑 看好B端应用和深空探索战略价值 [8]
中国银河证券:太空算力的战略跃迁 卫星互联网迎来新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9-14 14:40
行业技术演进 - AI竞争从代码与模型转向数据 算力和开源资源为核心的全球协同体系 [2] - 计算从地面迈向太空 未来人类将依靠地面数据中心和计算卫星处理空间数据 [2] - 三体计算星座实现太空数据处理从依赖地面向在轨执行的根本转变 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 [2] 商业模式创新 - 太空算力租赁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打造太空数据中心 为应用卫星提供边缘计算能力 [3] - 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以专属地面站和星间激光链路构建太空光纤 提供低延迟低成本高安全的跨境传输和算力调度 [3] - 智能数据资产变现将遥感等数据转化为农业气象能源等行业的"数据即服务" 实现商业价值释放 [3] 战略布局意义 - 开辟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 [4] - To B市场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成为卫星通信商业化落地核心增量 [4] - 契合我国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 具备产业政策红利 [4] - 通过开放算力资源与数据平台 具备成为国际太空算力网络枢纽可能性 [4] 长期发展愿景 - 在太阳-地球L5点部署太阳卫星 实现深空探索中的AI伴随 [3] - 满足深空探测与长期太空驻留对独立算力的刚性需求 [3] - 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补盲通信跃升为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 [1][4]
太空算力的战略跃迁,卫星互联网迎来新空间
银河证券· 2025-09-12 21:01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推荐评级 维持[1] 核心观点 - AI竞争从代码与模型转向数据、算力和开源资源为核心的全球协同体系 AI计算正从地面迈向太空 未来将借助计算卫星处理空间数据和推进深空探索[3] - 三体计算星座发射12颗算力卫星入轨 首次在太空完整部署80亿参数AI模型 确立计算卫星新类别 实现太空数据处理从依赖地面向在轨执行的根本转变[3] - 三体计算星座商业模式包括三大方向 太空算力租赁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打造太空数据中心 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构建太空光纤提供低延迟低成本高安全传输 智能数据资产变现将遥感数据转化为数据即服务[3] - 三体计算星座战略意义包括模式创新开辟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 市场潜力满足To B市场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 政策契合我国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 全球机遇成为国际太空算力网络枢纽[3] - 三体计算星座推动卫星通信从连接向智能跨越 从应急保障与补盲通信跃升为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 重塑卫星产业链商业逻辑[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普天科技、通宇通讯、震有科技、金信诺、纵横通信、振芯科技、上海瀚讯、顺灏股份、航宇微、三维通信等公司[3]
通信行业行业点评:太空算力的战略跃迁,卫星互联网迎来新空间
银河证券· 2025-09-12 20:57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 推荐 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AI 的演进已进入以数据、算力和开源资源为核心的全球协同体系阶段 AI 所依赖的计算正从地面迈向太空 未来人类不仅依靠地面数据中心 还将借助计算卫星处理空间数据 推进深空探索 太空算力将成为开源理念在物理空间与人类边疆中的终极体现和必然应用 [3] - 三体计算星座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方向 一是太空算力租赁 通过星间激光链路把星座打造为太空数据中心 为应用卫星提供边缘计算能力 解决有星无算的痛点 二是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 以专属地面站和星间激光链路构建太空光纤 类比地面政企专线 面向云厂商和大型互联网客户 提供低延迟 低成本 高安全的跨境传输和算力调度 三是智能数据资产变现 将遥感等数据转化为农业 气象 能源 城市治理 低空经济等行业的数据即服务 实现商业价值释放 [3] - 三体计算星座的战略意义在于 模式创新 开辟了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 市场潜力 To B 市场的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 将成为卫星通信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增量 政策契合 呼应我国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 具备产业政策红利 全球机遇 通过开放算力资源与数据平台 具备成为国际太空算力网络枢纽的可能性 [3] - 三体计算星座代表着卫星通信行业从连接向智能的跨越 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与补盲通信 跃升为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 将重塑卫星产业链商业逻辑 [3] 技术突破与部署 - 5 月 14 日 之江实验室成功将 12 颗算力卫星组成的三体计算星座发射入轨 并首次在太空中完整部署了 80亿参数 AI 模型 标志着计算卫星这一全新类别的确立 [3] - 计算卫星不同于传统的通信 导航与遥感卫星 而是以在轨算力为核心 通过星间互联和实时协作能力 实现了太空数据处理从依赖地面向在轨执行的根本转变 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 [3] 未来愿景 - 未来将在太阳-地球的 L5点 拉格朗日第五点 部署太阳卫星 真正实现深空探索中的 AI 伴随 这一战略设想契合了人类在深空探测与长期太空驻留中对独立算力的刚性需求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 普天科技 通宇通讯 震有科技 金信诺 纵横通信 振芯科技 上海瀚讯 顺灏股份 航宇微 三维通信等 [3]
通信行业:太空算力的战略跃迁,卫星互联网迎来新空间
银河证券· 2025-09-12 19:07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推荐 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AI 竞争核心从代码与模型转向数据、算力和开源资源的全球协同体系 计算从地面迈向太空 未来将依赖地面数据中心和计算卫星处理空间数据并推进深空探索 [3] - 三体计算星座发射 12 颗算力卫星入轨 首次在太空部署 80 亿参数 AI 模型 实现从依赖地面向在轨执行的根本转变 提升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 [3] - 三体计算星座商业模式包括三大方向:太空算力租赁 通过星间激光链路为应用卫星提供边缘计算能力 解决有星无算痛点;太空通信与星缆计划 以专属地面站和星间激光链路构建太空光纤 提供低延迟、低成本、高安全的跨境传输和算力调度;智能数据资产变现 将遥感等数据转化为农业、气象、能源等行业的数据即服务 [3] - 深空探索战略布局包括在太阳-地球 L5 点部署太阳卫星 实现深空探索中 AI 伴随 满足独立算力刚性需求 [3] - 三体计算星座战略意义包括模式创新 开辟通信+算力+数据复合型太空基础设施新赛道;市场潜力 To B 市场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需求成为卫星通信商业化核心增量;政策契合 呼应我国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全球机遇 通过开放算力资源与数据平台 具备成为国际太空算力网络枢纽的可能性 [3] - 卫星通信行业从连接向智能跨越 推动卫星通信从应急保障与补盲通信跃升为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 重塑卫星产业链商业逻辑 [3] 相关研究总结 - 联通获卫星移动通信牌照 卫星通信进程加速 [3] - 卫星互联组网或加速 市场增量迎来大空间 [3] - 太空算力打破传统地天观 重构天基智能版图 [3] - 揽星补地贯通寰宇 拓维重构数智之疆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普天科技、通宇通讯、震有科技、金信诺、纵横通信、振芯科技、上海瀚讯、顺灏股份、航宇微、三维通信等公司 [3]
行业点评报告:空天算力迎来布局良机
开源证券· 2025-09-12 10:3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 [1] 核心观点 - 空天算力迎来布局良机 产业趋势加速落地 [3][5] - 看好三体计算星座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 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4] - 推荐空天算力投资机会 受益标的包括普天科技 中科星图 航天宏图等 [6] 行业背景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 带宽等因素 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 [4] - 之江实验室发起的"三体计算星座"12颗卫星上天 首次将8B AI模型放到太空 实现太空卫星互通互联 [3] 技术能力 - 计算卫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 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 [5] - 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 [5] - 卫星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 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5] 发展计划 - 2025年计划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5] - 最终目标打造千星规模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总算力规模达1EOPS 超过目前地面大部分单体数据中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