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县域治理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强核带动”+“政策赋能”,AI助推区域差异化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5-28 19:49
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2025)》,揭示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基石的重要性,强调其连接城乡、贯通上下的枢纽作用[1] - 报告在去年基础上优化升级,揭示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八条内在发展规律,并围绕未来方向提出建设性建议[1] - 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增长,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成为各县区竞争核心领域[2] 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律 - 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地区差距逐渐缩小[1] - 百强县建设路径多元,因地制宜释放治理潜力[1] - 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双向突围拓宽发展空间[1] - 东部地区经济强省领跑,持续保持治理优势[1] - 中部地区强势崛起,区域协调战略成效明显[1] - 西部地区局部治理实现突破,发展潜力突出[1] - 边疆治理现代化初见成色,差异化发展助推跃迁[1] - 人工智能驱动县域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1] 人工智能与治理现代化 - 浙江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广东省通过AI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秒批"等创新模式[2] - 县域治理绩效现代化分为经济红利型、资源红利型、均衡发展型及后发追赶型四大类型[2] - 县域治理呈现"核心集聚-梯度辐射-特色互补"格局,东部沿海以"核心城市—县域集群"模式形成治理高地[2] 区域治理现代化特点 - 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依托城市群协同与创新网络形成治理高地,如苏州下辖昆山、张家港、常熟进入百强[2] - 中部地区:合肥、长沙、武汉周边县域通过承接东部产业提升治理能力,形成"省会虹吸—县域配套"共生模式[3] - 西部地区:边疆县域借"一带一路"政策转化区位优势,非边疆县域通过省会经济圈在数字治理、绿色经济上突破[3] - 东北地区:部分县域通过"数字转型+文旅融合"探索新路径,如沈阳沈河区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带动消费增长15%[3] 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价值 -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实现县域治理系统的可测量化和可操作化研究[4] - 通过指标指引治理实践,推动研究向规范化、行动化方向发展[4] 县域人才发展建议 - 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县域面临人才引用预留挑战,需强化人才激励机制[5] - 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关注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盘活人才资源[5]
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论坛暨《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17:22
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论坛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2025)》,系统反映我国县域治理前沿动态和最佳实践 [1] - 报告包含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涵盖治理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三大领域 [1] - 研究团队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 [1] 县域治理现代化研究成果 - 总报告系统解读县域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发布百强榜 [1] - 报告揭示县域治理现代化内在发展规律和关键特征 [1] - 研究提出未来县域治理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建设性建议 [1] 专家观点与论坛概况 - 多位来自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参与研讨,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2] - 专家认为县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需从宜居、宜游、宜业、宜创多维度推进 [2] - 会议建议深化理论方法融合,构建更高水平县域治理知识体系 [2] -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三家研究机构联合举办 [2]
江苏两县协同“护桩行动” 阜宁射阳打造平安边界样板
扬子晚报网· 2025-05-14 20:09
跨区域边界治理合作 - 阜宁县民政局与射阳县民政局联合开展阜射线界线界桩专项巡查维护工作,通过"脚步丈量边界、服务凝聚共识"共同守护交界区域稳定 [1] - 两县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制定《阜宁县射阳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界线走向清晰化,界桩标识规范化、管理机制协同化"目标 [3] - 对阜射线全线18根界桩开展"全方位"体检,提前共享基础资料并制定"一桩一策"维护计划 [3] 界桩维护具体措施 - 工作人员发现6号界桩因风化导致字样模糊,周边杂草覆盖桩体三分之一,立即启动修复程序 [4] - 采用"望闻问切"方法检查每根界桩:"望"观察桩体状态,"闻"听取群众意见,"问"了解巡查情况,"切"诊断界线走向 [4] - 通过清理杂草、去除污渍、描红字体等"微修复"使界桩恢复醒目状态 [4][5] 边界管理公众参与 - 联检小组开展"流动宣传",发放800余份《界线界桩管理知识问答》折页,覆盖1200余名边界群众 [6] - 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普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并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参与 [6] - 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治理新格局,村民主动加入"护界志愿队" [6][7] 跨区域治理机制创新 - 联合行动不仅是对边界基础设施的维护,更是对跨区域治理机制的"化学融合" [6] - 通过"共检、共护、共宣"模式常态化,以界桩为"支点"撬动边界治理"大格局" [6] - 界桩成为平安"守护者"和协作"连心桥",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案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