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提示词
搜索文档
新型网暴“开盒”:警惕“数字时代的游街”
中国青年报· 2025-10-27 06:49
“开盒”行为的定义与特征 - “开盒”被描述为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行为,是“人肉搜索”的升级版,其过程被比喻为“数字时代的游街”,通过琐碎信息层层扒出受害者的真实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隐私[2] - 该行为在文化、娱乐、体育等“饭圈”领域最为高发,粉丝群体对立情绪强烈、组织化程度高、法律意识淡薄,常将其视为情绪宣泄或“维权”工具[6] “开盒”黑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 产业链已发展成熟,形成明确分工,服务在部分境外社交平台和群组中被公开叫卖,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信息收集、整合到实施攻击的每个环节都被明码标价[3] - 产业链运作依赖“黑库”、“白库”和“内鬼”的多线配合:“黑库”指海外“社工库”,攻击者利用已泄露的账号密码进行“撞库攻击”;“白库”指通过社交媒体等公开渠道搜集的零散个人信息,经整合后产生巨大风险;“内鬼”则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售卖用户信息或以“开盒”为名进行诈骗[4][5] 平台治理措施与成效 - 平台运用AI技术并辅以人工卧底进行识别,近一年来处置了超过1200万条“开盒”信息,打击了7000多个违规账号[7] - 技术小组正推动建立跨平台协作机制,认为单打独斗难以根治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形成合力[7] 行业技术防护建议 - 建议对“数字身份”实行分类管理,将重要账号与娱乐社交账号分开,使用不同等级的手机号和安全保护,以降低关联风险[8] - 提出具体防护策略,如在密码找回时设置“反向提示词”,或对不重要的网站使用“弱口令”以污染黑产数据库,增加“开盒”者的筛选成本[9] 法律背景与司法实践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过去一年有383名网暴者因“开盒”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被定罪判刑[6] -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组织“人肉搜索”情节严重者,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侵犯他人人格权的需承担民事责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