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宜居性提升

搜索文档
姑苏区推动居住类文物建筑集中连片保护
苏州日报· 2025-08-12 08:12
项目背景与资金支持 -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于2024年获批 姑苏区成为首批试点区域并获得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 [2][4] - 项目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实施 资金来源为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 [4] - 项目实施范围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 辐射古城全域 涵盖文物资源系统调查 保护修缮 保养维护 消防能力提升及传统技艺培育等数十项重点工作 [4][5] 修缮内容与工程实施 - 针对居住类文物建筑开展解危修缮和保养修缮 重点解决屋面漏雨 木构件糟朽 门窗破损 油漆剥落 地坪残损及电线线路老化等问题 [1][6][7] - 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增设现代化生活设施 包括独立卫生间 暖通设备 消防设施及电气线路改造 显著提升建筑宜居性 [2][6] - 2024年12月正式启动斑竹巷周宅和华宅解危修缮工程 通过屋面整修 构件更换 白蚁消杀及环境整治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6][7] 社会效益与居民反馈 - 修缮工程切实改善古城居民居住环境 解决长期存在的漏雨 潮湿 如厕难等问题 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1][3][6] - 原住居民对修缮成果高度认可 表示住房变得干净整洁安全 居住舒适度大幅提高 并期待早日回迁 [1][3] - 项目推动文物建筑与原住居民和谐共生 保留古城"烟火气" 使居民愿意留下来长期居住 [2][3] 典型案例分析 - 斑竹巷周宅建于清末民初 修缮工程设置3处架空式分体卫生间 有效解决居民如厕难题 [6] - 东麒麟巷华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通过揭顶维修 油漆粉刷及地坪修补等工程实现文物延年益寿与居住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