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DNA测序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绝新物种
新华社· 2025-11-08 12:19
研究核心发现 - 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技术确认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冠长臂猿属的一个新物种[2] - 该新物种被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与今天的海南长臂猿是近亲[2][3] - 此项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上[2] 研究历程与修正 - 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夏太后陵园第12号陪葬坑中发现包含长臂猿骸骨的动物骨骼群[2] - 2018年中英科学家通过形态学研究初步将其认定为长臂猿一新属、新种并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2] - 202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更正了此前结果确认其并非新属而是冠长臂猿属下的一个新物种[2] 考古背景与意义 - 帝国君子长臂猿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郊夏太后陵墓东南侧的第12号陪葬坑[2][4] - 同坑出土动物还包括豹猫、猞猁、亚洲黑熊、丹顶鹤等同时出土青铜铁链及饲养器具[2] - 据此推断夏太后在世时喜欢养珍禽异兽这些宠物被豢养在皇家苑囿中死后可能随她殉葬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4] 其他科学发现 - 研究从基因组角度进一步夯实了“天行长臂猿”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学地位[4] - 发现了调控长臂猿“胳膊长”的基因“SHH”[4] - 研究成果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山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苏格兰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完成[4]
秦始皇祖母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灭绝新物种
央视新闻· 2025-11-08 11:49
研究核心发现 - 由古DNA测序确认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出土的长臂猿为冠长臂猿属新物种 更正了2018年形态学研究认为的新属结论 [1][5] - 该新物种被命名为“帝国君子长臂猿” 与现存海南长臂猿是近亲 [1][5][7] - 研究还从基因组角度夯实了“天行长臂猿”作为独立物种的分类学地位 并发现调控长臂猿“胳膊长”的基因“SHH” [8] 考古背景与意义 - 帝国君子长臂猿骸骨于2004年在陕西西安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园第12号陪葬坑出土 [1][6] - 同坑出土动物包括豹猫、猞猁、亚洲黑熊、丹顶鹤等 并伴有青铜铁链及饲养器具 [6] - 推断这些动物为夏太后生前豢养的宠物 其殉葬行为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丧葬观念 [8] 研究团队与发表 -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日凌晨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 [1] - 本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 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山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苏格兰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完成 [8]
新研究发现1812年拿破仑军队覆灭或因两种传染病
新华网· 2025-10-27 11:10
研究核心发现 -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最新研究提出拿破仑征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的原因可能并非饥寒交迫或斑疹伤寒,而是副伤寒和回归热这两种传染病所致[1] -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1] 历史背景与原有推测 - 1812年夏拿破仑率5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帝国,至当年12月时军队仅余零星残部[1] - 多年历史学家对溃败原因争论不休,当时军医与军官记述均指向斑疹伤寒[1] - 此前在士兵遗骸中发现体虱以及检测到普氏立克次体DNA,进一步证实斑疹伤寒推测[1] 新研究证据与方法 - 研究人员从立陶宛维尔纽斯一个万人坑中13名士兵牙齿提取DNA,专门分离识别细菌性病原体DNA片段[1] - 研究结果未发现斑疹伤寒病原体,而是发现肠道沙门氏菌和通过体虱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痕迹[1] - 肠道沙门氏菌引起副伤寒,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回归热[1] 技术归因 - 研究人员将新发现归因于测序技术不同[2] - 古DNA会高度降解成极其微小片段,过去检测技术难以适用,新技术能基于非常短小的古DNA序列捕获更广泛DNA来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