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公众形象塑造
搜索文档
 匹克降薪引发的危机,值得所有品牌重视
 36氪· 2025-10-20 09:33
 事件概述 - 匹克公司在9月中旬被披露进行内部薪资调整,事件已发酵近一个月 [1] - 社交媒体流传的截图显示,匹克总部及部分分公司进行“全员降薪”,根据工资金额梯度,员工降薪幅度达到10%-50%,终端店铺员工未调整 [1] - 8月工资已是降薪后的状态,意味着公司可能在未与员工充分协商的情况下统一调整薪资 [1]   公司回应与内部执行 - 9月17日,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会议上强调,降薪主要针对亏损部门和高薪岗位,并非全员降薪,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 [3] - 降薪原因为公司今年前7个月亏损额达到1.3亿元 [3] - 公司内部通知称,经过充分沟通与意见征集,全体同事均保持理解与支持 [3] - 近一个月后,一份10月12日发放的《关于薪资停发的告知函》再度引发关注,主要面向降薪幅度达50%的直营分公司员工,敦促其签字 [3] - 有超过200名员工提交了降薪异议书,拒绝降薪的员工在10月发薪日未收到薪资 [3] - 接近公司的人士回应称,薪酬调整是为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和保障绝大多数员工岗位做出的艰难决定,降薪是暂时的 [4]   消费者行为与舆论转变 - 当代消费者在过剩供给中,不再只关注产品本身,而是开始以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来判断品牌是否值得信任 [1] - 针对企业的互联网“避雷文化”已从职场维权分享延伸到消费决策,年轻人根据企业如何对待员工来决定是否购买其产品 [5][8] - 社交媒体流行“如果你不知道该买谁的东西,就看哪家公司对待员工更好”的说法 [4][7] - 网络情绪重心从“追求奋斗”转向“警惕剥削”,公众开始共情员工权益事件 [8]   行业影响与品牌形象 - 品牌公众形象的塑造正转变为由企业、消费者和员工共同讲述的立体叙事 [4] - 对体育品牌而言,其面对的是年轻且高度社交化的消费者,他们会全方位审视所青睐的企业 [4][9] - 品牌危机正从产品问题转向态度问题,未来守住公众信任比讲好故事更重要 [9] - 在今天的传播环境下,老一代企业家的降本逻辑可能失效,“放过员工”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公关语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