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
搜索文档
她是四川最后的甜妹!
搜狐财经· 2025-10-16 10:17
从月牙到名伶的蜕变 中戏考场上的专业课状元,曾因"甜得不够锋利"被断言戏路受限。命运在2009年《山月不知心底事》的替补演出中转折——当她用宜宾山歌唤醒剧场时, 评委席传来惊叹:"这姑娘把蜀南竹海的灵气都搬上舞台了!" 非遗守护者的AB面 【时光深处的甜竹】 氤氲茶香里的川味人生 成都宽窄巷子的老茶馆内,盖碗茶腾起袅袅白雾。素面朝天的丛珊一袭亚麻裙装,指尖轻叩茶盖,笑声清凌凌荡开:"热茶消暑嘛,这几滴茶水倒提醒咱 们慢品。"服务员失手洒落的茶渍,被她三言两语化作了生活禅意。 逆流而生的蜀地青竹 当北上广的镁光灯吸引着无数逐梦者,这位川籍演员却像倔强的竹子,将根系深扎巴蜀沃土。"演戏拼的不是地理坐标,是心里揣着多少山河。"她搅动茶 汤的腕间,隐约可见当年省艺校练功留下的旧伤。1987年宜宾教师家庭诞生的女娃,在长江水汽与竹海涛声里,长成了骨子里的韧劲。 银竹胸针里的匠心 2021年金鸡红毯上,那枚宜宾老银匠打造的竹叶饰品,暗藏着她对匠人精神的致敬。就像她悄悄资助凉山女童三年却避谈善举:"江水养大的女娃,都晓 得拉一把后头的妹妹们。 甜味的哲学 社交媒体时代,拒绝"吃货"人设的丛珊,在直播里教网友腌泡菜的模样格外 ...
多名从四川走出的艺人参演总台秋晚 “川”起浓浓巴蜀情
四川日报· 2025-10-06 08:10
中秋月圆夜,情满玄珠湖。10月6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中秋晚会将在德阳市玄珠湖畔 与观众见面。此次晚会不仅以"月"为媒串联古今,更深度融合丰富的四川元素,尤其是多名从四川走出 的艺人"回家"参演,为晚会注入浓浓的川情川韵。 第二次参加总台中秋晚会的凉山彝族歌手海来阿木,此次与演员闫妮搭档,带来《只字不提》的对 唱版。"闫妮老师音色清亮,我的声音相对沙哑,组合起来有种独特韵味。"海来阿木说。 川籍艺人的参与,是此次中秋晚会"四川元素"的生动缩影。记者获悉,本次晚会共有来自四川的参 演人员400余人,节目内容广泛融入川剧、蜀派武术、三星堆文化、地方非遗及多地文旅场景,通过镜 头向全球观众展现开放、包容、充满文化自信的四川。(卢星宇 记者 陈云鸽) 在成都长大的歌手黄子弘凡,此次与歌手周笔畅合作,以歌舞形式演绎热血版《将进酒》。"第一 次参加总台中秋晚会,就能回到家乡录制,感觉特别亲切。"黄子弘凡说,这首改编自凤凰传奇版本的 《将进酒》,通过年轻化演绎,传递出四川人与生俱来的激情与韧劲。 从德阳走出去的歌手张含韵,此次与歌手阿云嘎、郁可唯联唱《五月的鲜花》等跨越时空的中外经 典。对她而言,能在小时候常 ...
(成都世运会)世运村外的市集:让世界感知“四川心意”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6:11
文化消费需求 - 国际参赛人员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表现出强烈购买意愿 匈牙利赛事工作人员四次参加世运会仍专门选购油纸伞作为传递情感的礼物[1] - 大熊猫元素文创产品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 国际友人几乎都对大熊猫主题商品毫无抵抗力[3] - 每日超100名外国友人前往特产商店采购 主要购买大熊猫文创 四川特色手信及本地小吃[4] 非遗产品传播 - 油纸伞作为文化载体引发深度互动 运动员主动询问山水画与诗词含义 称赞其艺术魅力[3] - 手工艺品成为跨文化沟通桥梁 使不同国家人群通过触摸感知美好共通含义[3] - 非遗技艺实现非语言传授 巴拿马运动员在四川方言指导下同步完成大熊猫面人制作[4] 餐饮消费热潮 - 四川特色食品产生成瘾性消费 运动员大量采购花椒和火锅底料并承诺次日再访[4] - 火锅店成为热门打卡地点 外籍人士因被热辣味道深度吸引而重复消费[4] - 本地小吃与特产商店构成业余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缓解赛事期间紧张情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