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囤货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关税巨震下的应变之策,供应链变局提供解题思路
36氪· 2025-04-10 18:36
中美贸易环境变化 -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互补性强 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美国出口技术性商品 双方均受益[2] - 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10%-25%关税 中国实施报复性关税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针对中国/欧盟/东南亚国家 加剧全球供应链震荡[2] - 跨国公司面临供应链重构决策 部分企业开始寻找中国以外供应商 如东南亚印刷电路板制造商KCE Electronics收到美国公司询价[3][4] 供应链重构决策分析 - 开发新供应商存在显著成本 苹果难以找到符合环境安全标准的印度制造商 越南制造商70%原材料依赖中国进口[4] - 序贯博弈模型显示 新旧供应商竞争最激烈时(中等关税)开发价值最高 过高关税反降低转移动机[5][6] - 开发成本影响企业决策 低成本导致囚徒困境 高成本形成先发优势 少数企业可能因特定条件获利[6][7] 库存管理策略演变 - JIT系统在稳定期可降本 但疫情/贸易摩擦暴露其脆弱性 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影响50万辆汽车生产[9] - 双期供应链模型显示 中断风险和库存成本共同决定决策 高风险低成本时上下游均囤货 高风险高成本时仅制造商囤货[11] - 零售商存在囤货动机和库存转移动机 后者将压力转移给制造商 解释了上游承担风险库存的现象[12] 供应链承诺策略 - 制造商可选价格承诺或库存承诺 强生公司通过"红线"策略实践库存承诺 区块链技术提升可行性[13] - 库存承诺为最优策略 仅消除零售商库存转移动机 价格承诺则同时消除两种动机[13] - 供应链控制权成为21世纪竞争焦点 康纳提出"谁统治供应链谁就统治世界"的论断[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