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园丁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做“园丁”,不做“木匠”(新教育实验的育人之路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4 06:44
教育理念创新 - 新教育实验倡导开放课堂、心理关怀和个性尊重,探索教育回归生命生长的本质 [6] - 采用"小先生制"教育实践,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传承陶行知教育理念 [7][9] - 举办"小师王争霸赛"等活动,打破标准答案模式,激发学生自信与主动性 [8][9] 教学方法改革 - 国际班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即兴发言和不确定答案,提升学生参与度 [9] - 数学课采用预习引导模式,学生自主推导后由老师纠正偏误,强化知识掌握 [10] - 英语课结合中华传统服饰等跨文化内容,全英文授课拓展学生视野 [9] 家校协同育人 - 建立"新父母学校",深度整合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减少家庭教育缺位 [14] - 外来务工子弟学校通过"学习共同体"模式,家长轮流陪伴自习提升学业成绩 [14] - 家校合作推动学生科创、体育等特长发展,多所实验校位居区域教育质量前列 [14] 心理健康与成长观 - 提出"园丁精神"教育理念,反对标准化塑造,强调适应个体差异 [11][12]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提升父母素养,避免被升学焦虑裹挟 [13] - 副校长董庆媛主张"每朵花各有芳华",教育应适配个性发展需求 [13] 教育本质思考 - 叶圣陶教育思想强调"帮助学生获得做人做事经验",超越单纯知识传授 [15][16] - 朱永新认为教育最高境界是让家校成为美好事物中心,助力自我发现 [12] - 教师角色重新定义为"生命对接的甬道",师生关系趋向朋友式互动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