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
搜索文档
 陶行知百年前破应试教育之法,AI时代如何重塑教学新范式?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11:13
如何以课堂变革为核心 形成AI赋能"三师课堂"教学新范式的 "中国方案"? 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三师课堂"展示活 动在深圳市龙岗区举行。会议以"师生共成长:AI赋能'三师课堂'教学新范式"为主题,由中国陶行知研 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联 合承办,在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指导下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研究专家、一 线教育工作者等300余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与未来走向。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总负责人、华 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三师课堂"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本土原 创课堂教学新形态》的报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入解读"三师课堂"的创新价值与实施路径。 01 溯源本土原创教育思想: 陶行知"小先生制"为"三师课堂"奠基 据周洪宇介绍,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教育领域难以破解的顽疾。早在一个世纪 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便针对当时的应试教育 ...
 让学生当老师!AI时代课堂变革答案,藏在陶行知百年智慧里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12:44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   - 首届湾区校长治校交流座谈会聚焦"数智时代学校变革与生态重构",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 [2]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教授提出以"三师课堂"(教师、小先生、AI智能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中国方案 [4][5]   - "三师课堂"理论根基源自陶行知"小先生制",强调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在数智时代焕发新生 [5]     三师课堂模式与实践   - 三师课堂采用"知-行-创"流程:教师主导知识传授(20分钟)、学生作为"小先生"分组互动(15分钟)、三者协同探究(10分钟) [5]   - 教师与AI智能师共同承担知识传递,教师转向情感引导与思维激发,学生激发内驱力与创造力 [5]   - "小先生制"已覆盖全国26个省份1000多所实验学校,西安庆安初级中学实现生源"低进高出"多年位居全区榜首 [6]   - 深圳多所学校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等将"三师课堂"与教育创新结合,实现人机协同动态生成与深度学习 [6]     基础教育创新与未来展望   - 中小学对人工智能敏感度超过高校,厦门双十中学在通用型AI爆发后迅速开展校本化应用 [7]   -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自主研发全国首个AI教研员智能体,实时评价教师课堂表现并带动8所联盟校提升质量 [7]   - 未来需坚持"育人为本、技术向善"价值观,推动AI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数智时代教育新生态 [7]
 做“园丁”,不做“木匠”(新教育实验的育人之路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4 06:44
 教育理念创新   - 新教育实验倡导开放课堂、心理关怀和个性尊重,探索教育回归生命生长的本质 [6]   - 采用"小先生制"教育实践,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传承陶行知教育理念 [7][9]   - 举办"小师王争霸赛"等活动,打破标准答案模式,激发学生自信与主动性 [8][9]     教学方法改革   - 国际班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即兴发言和不确定答案,提升学生参与度 [9]   - 数学课采用预习引导模式,学生自主推导后由老师纠正偏误,强化知识掌握 [10]   - 英语课结合中华传统服饰等跨文化内容,全英文授课拓展学生视野 [9]     家校协同育人   - 建立"新父母学校",深度整合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减少家庭教育缺位 [14]   - 外来务工子弟学校通过"学习共同体"模式,家长轮流陪伴自习提升学业成绩 [14]   - 家校合作推动学生科创、体育等特长发展,多所实验校位居区域教育质量前列 [14]     心理健康与成长观   - 提出"园丁精神"教育理念,反对标准化塑造,强调适应个体差异 [11][12]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提升父母素养,避免被升学焦虑裹挟 [13]   - 副校长董庆媛主张"每朵花各有芳华",教育应适配个性发展需求 [13]     教育本质思考   - 叶圣陶教育思想强调"帮助学生获得做人做事经验",超越单纯知识传授 [15][16]   - 朱永新认为教育最高境界是让家校成为美好事物中心,助力自我发现 [12]   - 教师角色重新定义为"生命对接的甬道",师生关系趋向朋友式互动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