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补/以旧换新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36氪· 2025-11-04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作为现象级体育赛事IP,为促消费提供了创新思路,其模式具有长效性和可复制性 [1][12][29] 促消费的传统模式与局限性 - 传统促消费模式主要包括“国补/以旧换新”和“假日经济” [2] - “国补/以旧换新”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特定商品购买成本,截至5月31日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4] - 国庆黄金周全国国内出游人数达8.88亿人次,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同比增长超15% [4] - “国补/以旧换新”政策长期实施后对新增需求刺激效果减弱,且受财政预算限制不可持续 [7][9] - “假日经济”消费高度集中,易导致交通拥堵、体验下降等问题,并受时间安排制约缺乏常态性 [7][10] “苏超”模式的创新特点 - “苏超”模式不占用财政预算,与节假日错峰,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 [12] - 赛事驱动基于球迷对足球的热爱,这是一种更高层级、更内化的消费动机 [13] - 赛事刺激的消费形态更广,出行具有强“乘数效应”,花1元出行可能带来2-3元其他消费 [13] - 赛事持续性更强,从5月10日开幕至11月1日落幕,赛程近6个月,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周末经济” [15] - 构建了高频次、高粘性、强归属感的消费场景 [15] “苏超”的消费拉动成效 - 决赛现场观众人数达62329人 [15] - 9月27日常规赛最后一轮,61106名球迷观赛,带动全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实现交易金额8.2亿元,环比前一周增长4.4% [15] - 商场超市类、住宿餐饮类监测样本企业客流量环比分别增长11.7%、6.6% [15] - 南京设置近80个“第二现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消费较日常周末增长约16% [17] - 常规赛阶段13轮78场比赛,现场观众总人数超211.8万,场均约2.71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7.34亿 [21] “苏超”对城市品牌与招商引资的促进 - 赛事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成为江苏地方文化“活名片” [19][20] - 赛事话题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播放量超667.7亿次,提升了城市品牌曝光与认同 [21] - 赛事成为招商“破冰神器”,南京市投资促进局推出“体育+招商”新场景 [25][26] - 南京金洽会上59个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891.87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投资802.21亿元 [28] 模式的可复制性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10月,全国已有16个省份推出类似省级足球联赛 [29] - 内蒙古足球超级联赛四轮后,区外观众占比从1.2%提升至8%,单轮人均消费从280元提升至820元,文旅消费环比增速超200% [30] -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首轮门票收入约50万元,带动景区接待约12万人次,综合收入是门票收入的40多倍 [32] - 湖南省足球联赛揭幕战吸引40877名观众,催生4.4亿元经济消费 [32] - 国家层面发布政策,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品牌,大力提振消费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