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收购+港股退市

搜索文档
“万亿级”盛京银行拟退市, 上市“光环”背后的泡沫碎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20:21
盛京银行退市计划 - 盛京银行宣布启动从港交所退市计划 成为东北地区第三家拟退市上市银行 [2] - 盛京金控将以每股1.32港元收购全部流通H股(总额29.67亿港元) 以每股1.2元人民币收购内资股(总额39.29亿元) 合计斥资68.96亿港元推动退市 [3] - 退市需满足多项条件:独立H股股东类别股东大会75%赞成且反对票不超过10% 临时股东大会三分之二赞成 要约收购超50%投票权且获90%以上H股接纳 香港证监会豁免批准 [4] 退市原因分析 - 股价表现持续低迷:2025年初至8月14日恒生指数上涨30.05% 恒生内地银行指数上涨28.39% 但盛京银行股价下跌4.20% [5] - 流动性严重不足:90个交易日平均日成交量占H股总数0.0025% 180日为0.0345% 360日为0.0196% 上市地位无法提供有效融资渠道 [5][6] - 经营业绩持续下滑:营收从2019年峰值210.02亿元降至2024年85.77亿元 净利润从2017年峰值75.80亿元降至2024年6.21亿元(同比下降15.21%) [6] 行业整合趋势 - 东北地区上市银行阵营分化:锦州银行2024年4月退市 九台农商行2025年7月公告退市 东北"银行F4"或将仅剩哈尔滨银行(股价0.435港元/股) [2][7][8] - "国资收购+港股退市"成为区域银行改革路径:有助于化解历史问题 集中推进改革 预计更多资本实力弱 经营承压的城商行可能跟进 [2][7] - 港股上市银行表现两极分化:2025年以来青岛银行 重庆农商行 重庆银行 天津银行及徽商银行H股涨幅均超40% 而部分银行面临低股价低成交困境 [8] 资产质量与投资逻辑 - 盛京银行资产质量承压: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2.68% 拨备覆盖率157%(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风险抵补能力减弱 [6] - 城商行投资逻辑转向三大核心维度:区域经济基本面稳定性 资产质量真实性及风险抵补能力 零售转型与数字化运营突破成效 [10] - 经济活力较强区域的城商行仍具配置价值:更早布局零售转型 具备资产结构优化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