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
搜索文档
历时8年投资百亿,揭秘广州如何建设“地下生命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9-24 22:10
项目概况 - 广州历时八年、投资约百亿打造了85公里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主干网并投入运营 [1] - 主干网横跨天河、越秀、海珠、荔湾、白云五大城区,由环城管廊、琶洲西区管廊、天河智慧城管廊和广花公路管廊四段组成 [1] - 项目使用寿命长达百年,具备人防功能和水电通信能源保障能力,能提升城市在极端灾害下的防灾抗毁能力 [1] - 全市累计有近200公里管廊投入运营,包括市属主干网和各区区属管廊 [18] 经济效益与土地资源释放 - 高压线下地工程预计能为天河智慧城和琶洲西区周边释放价值超过700亩的核心区土地资源 [1] - 智慧城片区高压线入廊后可释放高压走廊下方约600亩土地 [6] - 棠下、琶洲及海珠湿地公园片区高压架空线下地迁改可释放约12.5公顷(187.5亩)土地 [6] - 两舱或三舱管廊的建设成本约为每公里1亿,比五舱管廊(每公里2亿以上)成本控制得更好 [15] 具体工程效益 - 西江水东引工程解决了天河面临的珠江口咸潮暴发时部分区域的停水风险 [1][5] - 北部水厂南线输配水主干管建设工程环廊段全长13.2公里,沿广园快速路自西向东进行 [3] - 在地下管廊施工相比传统地面开挖方式工期至少能节约一半,无需前期占道审批和管线迁改 [4] - 引入西江优质水源可大幅降低珠江口咸潮对天河区供水的影响 [5] 设计与成本控制 - 项目借鉴了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的成功经验,采用“环线-放射线”布局 [10][11] - 全长45.7公里的环城管廊为环型结构,是国内规模最大、最长的随轨管廊,与地铁11号环线同步施工 [11] - 管廊设计按需定制,不盲目追求大管廊,未将雨水管、污水管和燃气管整体纳入以控制成本 [12][13] - 环城管廊为外径6米、内径5.4米的圆形舱,其他管廊多为高3.8米至4米、宽8米至10米的矩形舱 [14] 运营管理与融资模式 - 项目主要采取PPP(公私合作制)方式融资,总投入约百亿,由社会化资金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 [16] - 运营期间采取“付费使用”机制,管线业主单位需缴纳入廊费和维护费 [16] - 目前已签定入廊协议金额3.7亿元,已有电力、通讯、给水等各类管线247公里进入管廊 [17] - 广州通过政府部门加强协商谈判的方式理顺收费争议,历时1年,召开50多次协调会议 [17]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步将紧密结合城市更新、重点发展区域、新扩建道路同步推动实施更多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21] - 未来新建管廊会向小型化、轻量化和经济节约方向发展,建设成本预计只有干线管廊的十分之一左右 [21] - 广州的建筑工程和地铁施工经验可移植到地下管廊施工中,以降低建设成本 [21] - 中央近期部署为继续完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提供了新契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