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政府干预
icon
搜索文档
土地金融化对企业债券定价影响研究
新浪财经· 2025-10-16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 土地金融化通过地方政府的“显性扶持”行为(如增收减支)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推高债券信用利差 [1][2] - 土地金融化对债券定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地方国有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扩大效应尤为显著 [21][22] - 研究基于2016-2023年中国265个地级市及1371家A股发债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 [8][13][17] 研究背景与定义 - 土地金融化是运用金融工具将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 [2] - “显性扶持”指政府提供补贴、税收减免等实质性资源支持,需通过改变企业资源状况间接影响信用利差,与“隐性担保”的作用机理不同 [2] 理论假设与机制 - 假设一:土地金融化通过改变政府和企业资产结构、融资能力及信用风险,直接推高债券信用利差 [5] - 假设二:土地市场调整期,土地金融化引致地方政府增加企业非税支出(如罚没、捐赠),加重企业负担从而扩大信用利差 [6][20] - 假设三:土地市场调整期,土地金融化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对企业补贴,削弱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进而扩大信用利差 [7][20] 研究设计与数据 -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65个地级市2016-2023年的面板数据,样本包含1371家A股发债公司 [8][13] - 被解释变量为债券信用利差(债券票面利率减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核心解释变量为土地金融化率(地级市融资平台新增有息债务/土地出让收入) [9][10] - 控制变量涵盖债券特征(规模、期限、利率类型等)、企业特征(规模、盈利能力、杠杆等)及宏观层面因素(GDP、城镇化率等) [11][12] 实证分析结果 - 基准回归显示,土地金融化系数为0.0063,在5%水平显著为正,验证其推高信用利差的作用 [15] - 机制检验表明,土地金融化每提升1单位,企业非税支出(Fine)增加3.6335单位,政府补贴比(Sub)降低0.0001单位,中介效应显著 [20][21] - 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金融化对地方国企信用利差影响最大(系数0.0212),央企次之(0.0092),对民企影响不显著 [22] 结论与启示 - 土地金融化显著扩大债券信用利差,且效应在国企中更突出,提示需关注政府干预对债券市场化定价的影响 [23] - 企业需完善财务制度、优化融资策略以减轻土地金融化的负面影响,提升债券市场竞争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