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色彩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看,武汉有好“彩”头!都是拼出来的
长江日报· 2025-07-05 11:03
城市景观建设 - 武汉正在建设第13座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 北岸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到位 规划采用蓝色系设计[2] - 武汉攻克高架桥上种月季技术难题 全市道路月季种植量达160余万株 形成特色"空中花廊"[2] -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金秋黄"桥身 鹦鹉洲长江大桥采用"国际橘" 形成"一桥一色"特色景观带[3] 公园与绿化 - 武汉61座公园可赏荷花 新建优化赏荷点打造"湿地花城"[3] - 东湖绿道三期骑行道采用珞珈蓝和珞珈绿两色沥青铺就 配色由武汉大学提供[4]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6座特色栈桥 园林路"彩虹桥"为武汉首座室外彩虹玻璃桥[4] 城市色彩管理 - 武汉对黄鹤楼周边建筑实施严格色彩管控 禁用高饱和色彩 主基调限定为青灰色等传统色系[4] - 城市色彩设计经过严格论证 如杨泗港大桥与鹦鹉洲大桥形成鲜明对比[3] - 三阳路地铁站樱花气球打卡墙以粉萌风格吸引游客 成为网红打卡点[3]
从铁灰色大桥到一桥一色,从平淡空间到承载情感和故事的场所 “绣花功夫”着色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7-04 08:58
城市建设与色彩规划 - 武汉第13座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采用蓝色设计,栏杆为深邃蓝,拉索为轻盈蓝,形成特色景观[1] -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金秋黄"配色,与相邻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国际橘"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城市美学地标[1] - 长江武汉段已形成"一桥一色"的特色景观带,从武汉长江大桥的"铁灰"到杨泗港大桥的"金秋黄"[2] 城市公共空间色彩应用 - 光谷广场斑马线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块,提升行人辨识度[3] - 长江新区阳逻街道蓝天社区150米围墙彩绘成为学生上学途中的风景线[3] - 得胜桥街道通过墙面彩绘展现市井生活场景,增强城市活力[4] 城市规划与政策支持 - 2003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将色彩纳入法定规划体系,提出"主旋律+多样性"原则[5] - 2021-2025年《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规划》实施"一路一策",因地制宜栽种花草树木[6] - 2024年制定《武汉市花卉布置和管养导则》,为道路彩化提供技术体系支持,明确色彩搭配三种路径[11] 绿化与景观工程 - 武汉市攻克高架桥上种月季技术难题,全市道路月季种植量达160余万株[6] - 二环线48公里路段种植不同品种月季,形成特色"空中花廊",包括西子烟雨、中国红等品种[6] - 东湖绿道三期骑行道采用蓝绿两色沥青铺就,色彩分别命名为珞珈蓝和珞珈绿[7] 历史建筑与色彩管控 - 黄鹤楼周边建筑实施严格色彩管控,核心区禁用高饱和色彩,主基调限定为青灰色、米白色等传统建构色系[12]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改造废弃铁路,桥下空间采用渐变彩虹条设计,成为市民活动场所[10] - 东湖绿道根据不同季节设计特色跑步路线,如"樱花粉"段、"荷风绿"线等[10]
武汉将色彩融入生活
长江日报· 2025-06-11 16:02
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 - 武汉通过桥梁色彩设计形成"一桥一色"特色景观带,如杨泗港大桥的"金秋黄"与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国际橘"形成鲜明对比 [1][4] - 2003年出台《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将色彩纳入法定规划体系,提出"主旋律+多样性"原则 [11] - 黄鹤楼周边实施严格色彩管控,核心区建筑主基调限定为低彩度传统色系如青灰色、米白色 [21] 道路与公共空间彩化 - 高架桥中分带种植160余万株月季,形成"空中花廊",如二环线江汉段的西子烟雨品种 [12] - 东湖绿道三期骑行道采用珞珈蓝和珞珈绿双色沥青铺装,增强方向指引性 [14][16] - 和平大道废弃铁路桥改造为生态文化长廊,桥下空间采用彩虹条渐变色彩设计 [17][20] 社区与街道更新 - 阳逻街道蓝天社区150米长围墙绘制国潮风彩绘,取代原有灰扑扑墙面 [5] - 得胜桥街道通过墙面彩绘展现市井生活场景,提升城市生动性 [7] - 光谷广场斑马线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块设计,增强视觉辨识度 [5] 技术标准与实施 - 2024年制定《武汉市花卉布置和管养导则》,规范道路彩化技术体系,建议季节化色彩搭配方案 [18] - 采用"色彩调和""色彩渐变""色彩对比"三种路径进行花卉布置,冬季侧重暖色调,夏季侧重冷色调 [18] - 武昌区绿化队依据导则实施季节性花卉更换,确保色彩搭配科学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