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细菌的免疫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溶瘤细菌来了
生物世界· 2025-08-06 12:05
癌症免疫疗法发展现状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 与手术、化疗和放疗并列 [2] - 现有免疫疗法在实体瘤中应用受限 主要因无法有效穿透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尤其是低氧核心区域 [2] - 化疗/放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进一步限制了免疫疗法的疗效 [2] 细菌免疫疗法的历史与局限 - 19世纪末威廉·科利博士发现细菌感染可致肿瘤消退 并研制出"科利毒素"成功治疗患者 [2] - 卡介苗目前用于早期膀胱癌辅助治疗及复发预防 [2] - 传统细菌疗法存在缺陷 无法精确控制免疫反应攻击癌细胞 难以激发足够抗肿瘤免疫 [3] 新型溶瘤细菌联合体突破 - 日本团队开发3:97比例的奇异变形杆菌与沼泽红假单胞菌联合体 实现小鼠模型肿瘤完全消退和生存期延长 [3][5] - 该联合体通过诱导肿瘤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塌陷导致广泛坏死 同时具备直接溶瘤效应 [5] - 机制上 A-gyo提供非致病特性 UN-gyo调控生物活性增强安全性 二者协同形成自我调节系统 [5] - 在免疫健全/缺陷模型中均有效 且未出现全身毒性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3][5]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无需基因改造的自然细菌协同效应 提供安全可控的肿瘤靶向治疗策略 [7] - 突破传统免疫疗法依赖免疫细胞浸润的限制 通过物理性破坏肿瘤微环境发挥作用 [5] - 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肿瘤局部驻留效果 选择性作用机制避免全身副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