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纪委书记谈监督丨统筹联动增强监督实效
注重力量整合。聚焦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涉及领域广部门多、监督力量分散、"熟人社会"等监督难 题,红岗区纪委监委持续整合监督力量、提升监督能力。对内做优化,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以内设机构 改革、派驻机构集中办公为契机,将更多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将全区划分为四个协作区,以 纪检监察室牵头,联动派驻机构与乡镇(街道)纪(工)委,统筹开展线索处置、案件查办等工作。对 外强协同,着力破除部门壁垒,探索构建"纪检监察+职能部门+村(居)监督力量"的协同监督机制, 根据监督需要,及时协调审计机关及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专业力量,实现监督力量精准聚焦。同时, 在村(社区)层面设立由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廉情信息员等组成的监督"前哨",由区纪委 监委统一培训、管理和调度。 构建联动机制。更加注重健全完善权威高效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持续深化纪检监察监督 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联动,建立健全线索移送、 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机制,形成"一盘棋"。进一步强化"纪巡审"联动监督,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 建立"绿色通道",综合考虑巡察间隔时间和审计频次、业务板块等因素, ...
深化机制改革破解基层监督难题
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纪检监察与基层巡察及其他监督资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 - 当前基层监督存在力量薄弱、方式单一、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效能提升 [1] 机构改革与力量整合 -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机构改革,增强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 [2] - 需解决机构设置分散、人员配置不足、监督合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形成合力 [2] - 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健全党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同向发力的责任格局 [2] - 优化县级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设置,倾斜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力量,重构派驻机构实现人员集中和机制集成 [2] - 推进片区综合管理,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力量,形成联动监督机制 [2] - 推动纪检监察向村(居)延伸,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 [2] 监督方式创新 - 需创新监督方式以应对基层"熟人社会"干扰,增强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3] - 推动监督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整合数据资源 [3] - 探索提级监督方式,将重点村(居)"一把手"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纳入监督范围 [3] - 优化案件提级审核机制,采取"县内交叉评议、市级深度评查"强化"乡案县审" [3] - 强化"纪巡组"联动监督,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促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3] -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深入了解诉求并收集问题线索 [3] 监督队伍建设 - 需选优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优化队伍结构以提升监督质效 [4] - 深化一体化培养,分层级分领域精准施训,强化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4] - 完善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吸收财政、审计、法律等专业人才加入基层监督队伍 [5] - 加强作风建设,确保队伍清正廉洁,完善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5] -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强化全方位管理,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激励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