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

搜索文档
蒋雨融事件传播启示录
虎嗅· 2025-06-04 20:37
舆论风暴形成机制 - 多平台叙事导致事件发酵 国际媒体报道汉服+英文演讲的冲突感画面后 国内短视频平台通过切片传播和算法推流 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5][7][8][10][11] - 认知闭合需求驱动公众填补信息空白 家庭背景曝光触发教育公平敏感议题 父亲任职绿发会高层及秘书长推荐信细节引发"拼爹"质疑[13][14][15][16] - 回应策略失当加剧危机 长文内容与母校说法存在出入 媒体删稿操作催生阴谋论 不同立场声音在多平台形成情绪共振[17][18][42] 传播学关键问题 - 透明度悖论显现 过度设计的演讲和回应缺乏真实感 雷军案例对比显示共情叙事比道理说教更易获得认同[20][24][25][29] - 议程设置权争夺 初期"寒门逆袭"框架被KOL重构为阶层对立议题 算法优先推送情绪化标签如"虽千万人吾往矣"配"何不食肉糜"[30][31][34][35] - 平台规则差异导致信息场域割裂 微博/B站/知乎分别形成愤怒/共鸣/分析的不同讨论生态 统一舆论管理难以实现[45][46] 传播策略建议 - 构建可感知的真实细节 放弃完美人设 用生活化小故事替代宏大叙事 案例显示用户对设计感内容抵触情绪显著[47][53] - 平台需干预议题演变 对断章取义内容添加原始出处提示 引导讨论回归价值本位 避免误解持续扩散[48][49] - 建立韧性传播体系 通过日常内容输出积累信任资产 形成抗舆论冲击的"反脆弱"机制 危机前铺垫认知基础[50][51][52]
姜萍作弊事件:绝非“全员恶人”那么简单
商业洞察· 2024-11-04 17:00
销售与管理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关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评论吧 ----------------------------------------- - -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ID: xsha369 ) 5个月后,靴子还是落地了。 根本没有"数学天才"姜萍, 只有"竞赛作弊者"姜萍。 11月3日,2024阿里数学竞赛公布决赛成绩: 86名参赛者获奖。 没有姜萍和她老师王闰秋。 姜萍初试违反规则,"全球第12名的"成绩是在老师"帮助下所得"。 这和阿里竞赛赛制不完善、不严谨有关。 用词含蓄,寓意直白—— 姜萍,确实作弊了。 随后,曾经风头无量、如今沦为笑柄的江苏涟水中专,也发了情况通报: 取消王闰秋本年度评优资格。 消失的姜萍,被罚的王闰秋,低头的涟水中专,认错的阿里竞赛,尴尬的全国媒体,被骗的14亿 人…… 姜萍事件, 貌似"全员恶人"。 但它更像我们当下身处这个功利社会一个隐喻。 一个奔向流量狂欢的集体性作恶的隐喻。 一个公信力极度丧失的制度性谎言的隐喻。 既然是隐喻,那就需要看见。 只有彻彻底底地看见,大大方方地看见,清清楚楚地看见,才能避免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 发生。 本着"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