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备蓄米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成功让日本人吃不起米的“农协”,到底是什么?
虎嗅· 2025-06-18 12:12
日本农协的组织与业务 - 日本农协全称"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是由农家自发组成的互助组织,历史可追溯到1947年《农业协同组合法》颁布后[3] - 农协最初目的是帮助农家销售农产品、采购生产资料并提供金融服务,现已发展成"农业综合服务平台"[3] - 截至2025年4月,日本全国有496个农协组织,雇佣约16.7万名员工,业务覆盖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农产品收购销售、金融服务等[6] - 农协银行存款规模达100万亿日元,农协共济运营资金56万亿日元,是日本农村的"金融巨无霸"[6] - 农协在农村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生产资料采购、生活用品零售、婚丧服务、旅游等[4][5] 农协的市场影响力与争议 - 农协控制着日本大米的流通渠道,政府投放的21万吨储备米中95%被农协买走,零售市场仅获2%[11] - 农协与农林中央金库合作的农业经济业务常年亏损,2025年资产运作出现1.8兆日元赤字(约900亿元人民币)[10] - 农协被质疑通过控制流通渠道哄抬米价,5公斤装大米零售价达三四千日元[13] - 农协与政治圈关系密切,前农林水产大臣野村哲郎曾收受农协相关团体7000万日元政治献金[11] 农协与日本农业政策 - 农协与自民党农林族议员、农林水产省形成"农政三角"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减反政策"[12] - "减反政策"通过限制水稻种植面积人为抬高米价,农协负责监督减产和分配补贴[13] - 该政策导致日本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农村老龄化严重[13][15] - 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推行"备蓄米"政策试图绕过农协直接向市场投放大米[16] 农协面临的改革挑战 - 农户对农协形成高度依赖,许多小农户缺乏自主销售能力[8][9] - 农协体系庞大且深入农村社会,改革可能影响农村经济稳定[17][18] - 农协存在管理效率低下问题,生产资料售价高于市场价,中间环节成本转嫁给消费者[18] - 全农(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与中国、东南亚企业合作以缓解国内压力[20] 农协的社会角色与未来 - 农协既是日本农村的"万能管家",也是"效率低下"和"利权象征"的代表[21] - 农协改革需平衡保护农户与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能涉及简化中间环节、提高透明度等措施[20][22] - 小泉进次郎的改革面临农协和农水族的强烈反弹,效果尚待观察[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