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公募高管变动

搜索文档
外资公募的规模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4-29 23:13
文章核心观点 外资投资比例放开后外资公募队伍扩大 但多家机构非货基管理规模增长缓慢 部分机构获股东增资 还有部分机构高管更迭频繁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公募未来需提升产品创新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1] 长不大的规模 - 2020年4月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开 外资公募队伍持续扩大 截至当前共有9家外资公募 [3] - 公募一季报显示 仅4家外资公募非货基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5家最新规模环比下滑 4家环比减少超20% 贝莱德基金环比下滑最明显 [3] - 施罗德基金、安联基金规模环比增长超300% 摩根士丹利基金、宏利基金环比分别增长2.07%、15.36% [4] - 多数外资公募非货基规模排名集中在行业100名以后 摩根士丹利基金、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规模下滑或增长不明显 [4] - 财经评论员认为部分外资公募缺乏客户资源 产品研发创新无优势 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5] - 专家认为外资公募管理与中国市场化融合存在偏差 导致规模落后于内资公募 [5] 股东增资不断 - 部分外资公募获股东频频增资 富达基金累计5次增资 路博迈基金、贝莱德基金已实施4次增资 [6] - 今年3月摩根士丹利基金、联博基金增加注册资本 安联基金曾在2024年12月增资 [6] - 专家认为股东增资是为提升在华布局规模 保持经营连续性 对中国市场有信心等 [7] 高管变动频繁 - 部分外资公募高级管理人员更迭不断 贝莱德基金、宏利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均有高管变动 [8] 未来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公募需提升产品创新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1][8] - 专家建议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改变管理激励 提升品牌价值 [9] - 专家建议适应中国市场变化 选拔本土人才 考核市场化 强化品牌建设 布局热门产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