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能干细胞
icon
搜索文档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隆之父 John Gurdon 去世
生物世界· 2025-10-08 20:49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025 年 10 月 7 日,克隆之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剑桥大学教授 约翰·格登 爵士 ( Sir John Gurdon ) 去世,享年 92 岁。 约翰·格登 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先驱,他在 细胞核移植 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解决了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遗传信息在发育过程中是得以保留还是丧失 。他的研 究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铺平了道路——从干细胞生物学、小鼠遗传学到克隆技术和体外受精技术皆是如此。他发现了发育成熟的成年细胞可以被重编 程至胚胎干细胞状态 (即 多能干细胞 ) ,这一发现使他与 山中伸弥 共同获得了 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格登 ,1933 年 10 月 2 日出生于英国汉 普郡 Dippenhall 。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但当时的成绩并不出色,尤其是生物学成绩垫底,他的一位老师曾写报 告称他立志投身科学的想法很荒唐。但格登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于 1957 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格登于 1962 年回到英国。自 1971 年起加入剑桥大学。 我们的生命始于受精卵的分裂,形成新的细 ...
Cell Stem Cell:邓宏魁团队首次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生物世界· 2025-07-31 12:13
多能干细胞化学重编程技术突破 - 化学重编程利用小分子组合操控细胞命运 可将体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 相比转录因子方法更灵活简便[2] - 2013年首次实现小鼠体细胞化学重编程 2022年扩展至人类细胞生成hCiPS细胞 2025年突破表观遗传障碍建立加速平台[2] - 技术通过模拟逆向发育路径实现细胞命运转换 小分子特性利于标准化生产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2] 人类血液细胞重编程研究进展 - 血液细胞是理想来源但重编程存在挑战 2025年研究首次实现血液至多能干细胞的化学重编程[3][4] - 新方法支持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高效转化 对新鲜/冷冻样本均适用[14] - 单滴指尖血可生成超100个hCiPS克隆 显著提升技术可及性[7][14] 技术应用价值 - 建立高效可扩展的下一代干细胞生产平台 再生医学领域应用潜力显著[10] - 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邓宏魁/关景洋团队主导 发表于《Cell Stem Cell》[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