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边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对俄油制裁烂尾,特朗普对中国“网开一面”,仅拿印度开刀,还放莫迪“放鸽子”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59
美国对俄油制裁政策执行差异 - 美国最初宣称对所有俄罗斯石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 但实际执行大打折扣 仅对印度采取实质性行动 包括对其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 使总体关税达到50% [1] - 欧洲通过灰色转运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 美国未采取制裁措施 中国作为重要买家也未纳入制裁名单 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未受实质冲击 [1] - 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并转售欧洲 美国制裁未能有效遏制俄罗斯能源收入 联合国批评该单边制裁违反国际法 [1] 美国对中印差异化待遇的战略考量 - 美国暂停对中国实施24%对等关税90天 与之前提出的三位数关税形成鲜明对比 因中国成品油出口占全球5.9% 制裁可能引发全球能源市场震荡 [3] - 美国2025年8月全国平均油价降至每加仑3.15美元 处于四年夏季最低水平 稳定油价成为政治优先事项 且中国拥有稀土管制等反制手段 [3] - 针对印度加征关税旨在间接施压俄罗斯 迫使印度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并遏制其转售俄罗斯石油冲击美国页岩油市场份额 [3] 美国政策不一致性的深层原因 - 美国政策表现出随机性和多变性 中期选举临近导致两党将经贸问题安全化 国会难以就关税政策达成共识 [5] - 政策摇摆削弱美国国际信誉和关税威慑力 各国更倾向于通过多边机制维护利益 促进中印在金砖等机制中的协调合作 [5] - 美国单边制裁能力与全球供应链深度绑定存在矛盾 无法承受全面对抗代价 暴露其利益至上本质 [7] 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 - 美国差异化对待中印促使新兴国家联合自强 若持续实施不连贯政策 其国际影响力可能进一步下滑 [7] - 中印关系回暖 中国有意恢复对印度肥料和稀土供应 若落实将推动双边合作 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3][7] - 美国霸权逻辑与现实能力失衡 倒逼多边主义发展 国际舞台权力结构面临重组 [7]
伊核博弈升温,欧洲失衡何以左右中东
搜狐财经· 2025-08-16 17:59
伊朗外交立场 -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公开指责欧洲无权讨论或执行伊核协议相关机制 尤其针对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强调欧洲的零浓缩立场与协议存在根本冲突 [1] - 伊朗拒绝欧洲对核活动的干预 明确表示任何尝试操纵或恢复制裁的行动将被视为无效 展现出在国家主权和核技术发展问题上的坚决态度 [3] - 伊朗将协议条款置于国家利益优先位置 不愿被外部施压左右 反映出多边国际机制在面对主权国家坚定立场时的脆弱性 [3] 伊核协议动态 - 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初衷是通过限制伊朗核计划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制裁 但美国单边退出及欧洲附加条件施压打破协议平衡 [3] - 法国 德国和英国已联合向联合国致函 威胁若伊朗未在西方设定时间节点内达成外交解决方案将恢复制裁 可能引发新一轮紧张对峙 [3] - 欧洲试图通过制裁威慑和外交压力推动协议执行 但伊朗回应表明单纯依靠威胁和时间压力难以实现协议有效执行 [6] 地缘政治影响 - 伊朗核技术不仅是国家战略自主的重要象征 也是中东地区政治平衡的核心因素 欧洲单方面设定期限和零浓缩条件忽视地区安全稳定需求 [4] - 伊朗采取更为坚定和自主的外交策略 直接拒绝欧洲干预性讨论 为伊朗赢得舆论主动权并对西方未来谈判手段提出明确警告 [6] - 伊核问题再次升温增加中东局势不确定性 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推动伊朗与其他大国寻求新战略联盟 冲击全球安全与能源市场稳定性 [6] 欧洲角色演变 - 欧洲在伊核协议框架下曾扮演桥梁与协调者角色 但面临核心国家利益冲突时影响力有限 难以单独改变伊朗战略选择 [7] - 欧洲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地位边缘化 其制裁威胁和外交压力无法有效改变伊朗决策 反映出传统多边机制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的局限性 [7] - 欧洲处于相对被动位置 美国退出与单边政策使局势复杂化 任何单边施压或时间节点威慑做法都可能削弱协议约束力 [9] 战略博弈趋势 - 伊核协议进入新战略博弈阶段 伊朗坚持主权和核技术发展权利 欧洲施压策略存在失衡 局势复杂化 [9] - 伊朗与欧洲的拉锯不仅是核技术争议 更是国家主权 国际规则和地缘政治权力的交锋 中东国家正日益强化自主决策能力 [9] - 传统外交工具和机制在新时期中东事务中面临严峻考验 各方需重新审视策略并寻找更加平衡务实的解决路径 [9]
标普500指数涨0.44%,巴西总统卢拉称,巴西捍卫多边机制。
快讯· 2025-07-18 01:25
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上涨0 44% [1] 政策动向 -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巴西将捍卫多边机制 [1]
全球瞭望|海合会官员:中国、海合会、东盟三方合作战略意义深远
新华社· 2025-05-29 13:38
三方合作潜力 - 中国、海合会、东盟三方合作潜力巨大 战略意义深远 将为全球市场注入确定性 [1] - 三方总人口、经济总量庞大 形成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的潜力巨大 [1] -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也是海合会的最大贸易伙伴 [1] 峰会目标 - 共同拓展新市场 减轻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冲击 [2] - 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定的确定性 自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以来 全球市场一直紧张不安 经济增长预期下调 [2] - 恢复对多边机制的信心 强调需要增强对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 [2] 峰会议题 - 峰会联合声明涵盖广泛议题 包括国际和地区问题、三方能源安全合作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 [2]
“中国致力于构建基于对话与信任的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1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肯定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秉持的合作精神,认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人道主义工作面临挑战,赞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2][3] 中国国际合作理念与行动 - 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全球团结,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带来真正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应对人类挑战 [1] - 中国在与世界交往时秉持基于信任和对话的合作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共建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如肯尼亚蒙内铁路改变交通状况、促进港口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在缅甸中方救援队表现专业,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为世界提供经验和专业知识 [3] 联合国相关观点 - 人们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中汲取教训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虽不完美但符合各国利益,维护、加强、完善该体系很重要 [2] - 联合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而建立,其发挥作用取决于会员国承诺力度,部分国家退出国际合作凸显其他国家携手合作的重要性 [2] 人道主义工作现状 - 人道主义工作面临严峻现实,一些国家削减援助幅度大、力度强且突然,美国等国削减援助和关税政策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巨大短期挑战和压力 [2] 对中国印象变化 - 弗莱彻多次访问中国,此次来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对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信心,中国在安理会积极发声捍卫国际人道法、维护多边机制很宝贵受欢迎 [2]
专访|“中国致力于构建基于对话与信任的伙伴关系”——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
新华网· 2025-04-27 04:47
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理念 - 中国致力于构建基于对话与信任的伙伴关系,而非强加自身观点 [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全球团结与合作 [1] - 中国与世界交往秉持合作精神,通过信任和对话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效 - 肯尼亚蒙内铁路显著改善交通条件,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1] - 蒙内铁路促进蒙巴萨港口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1] - "一带一路"合作带来交通设施升级,为共建国家创造发展机遇 [1]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 联合国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核心机制,其作用取决于会员国的承诺力度 [2] - 美国等国削减援助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巨大短期挑战 [2] -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经济体造成压力 [2] 中国在国际人道主义中的作用 - 中国在安理会积极发声捍卫国际人道法,坚定维护多边机制 [2] - 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专业水准在灾难应对中表现突出 [2] - 中方救援队在缅甸的行动展现了中国在危机中的贡献 [2] 全球形势与挑战 - 当前世界充满不信任、不平等和技术不确定性 [2] - 世界在多个方面走向撕裂,需要重新团结应对挑战 [2] - 联合国虽不完美,但仍是各国共存的有效方案 [1]